朱玲
摘? 要:增強人民體質、促進人民健康,是關系國家和民族的重要事情。健康是幸福生活與工作的保障,而健身則是實現健康的有效途徑。良好的健身環境,能提高運動興趣,強化健身意識。良好的健身環境是學校體育建設的目標,也是師生日益增長的健身活動的內在需求。本文通過對在杭高校影響教師、大學生健身環境的分析,探討如何優化健身環境,以增強師生健身意識,提高健身效率,來實現健康。
關鍵詞:高校? 健身環境? 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a)-0070-02
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憲章中指出:“健康不僅是免于疾病和虛弱,而且是保持著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這一概念明確指出人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有著諸多因素影響著健康,有來自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有機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因素、生活方式、保健設施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討的是健身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因素。《“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健康對人的全面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都很重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中指出全民健康體現了國家綜合實力,標志出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全民健身可以有效地實現全民健康。健身環境影響著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高校要利用好學校這個載體,倡導教師與大學生積極的利用學校的健身環境,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形成適合自身的健身方式,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開展。
1? 高校健身環境內涵
高校健身環境是指高校內影響師生健身活動的各因素的總和。體育健身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類,健身環境按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又稱為物質環境,包括場館、設施、相關書籍與影像資料、健身俱樂部、經費、健身組織等等。軟環境又稱為精神環境,如人文環境、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等等。健身環境按存在形態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本文所指的自然環境是與健身相關聯的自然條件總和,僅指高校中健身相關的自然因素,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噪聲等等。本文研究的范圍是高等學校,主要是校園的健身環境,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健身場館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2? 影響師生主要健身環境的因素
高校的健身環境首先要滿足教師與學生的健身的需求,良好的健身環境對提高師生身體素質,密切人際關系,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1 健身場館環境
學校健身場館是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條件,沒有一定數量的健身場館,在校師生的健身活動就無法開展。這些場館是高校體育教學、師生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和保證。
場館面積:場館面積既要滿足教學的需要,又要滿足教師在工作時間之外,學生在課外時間健身的需要。場館面積不足,實用性不高勢必影響到教職員工與學生進行健身的積極性與熱情,最終結果將會導致師生整體體質的下降。
場館種類: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隨著社會的進步,在校師生對健身的內容與場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不斷滿足師生健身的需求,就要加強對健身場地和器材的修建和增補。然而通過筆者走訪調查發現,高校體育場館設施主要是露天為主,如籃球場、排球場、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等。
場館質量:健身場館、健身器材本身就屬于易耗品,不僅要滿足教學、訓練的需要,還要滿足師生業余時間健身活動的需要,這就大大加劇了場地、器材的耗損程度與速度。場地器材要及時的維修與添置,才能滿足廣大師生健身的需求。
場地面積不足、種類少、質量不好必然會影響師生健身的積極性,無形中就阻礙了師生健身的熱情。
2.2 健身自然環境
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極端氣候的增多,自然環境對師生健身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健康第一”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導思想,要在師生健身時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對其健康與運動能力的影響。
環境噪聲主要會干擾師生健身時的情緒與狀態,對其生理與心理會產生不良影響。在噪聲級70分貝的環境中,談話會感到困難,尤其在較為封閉的室內,較強噪聲會引起健身者煩躁、激動、易怒。在室外,需要用到各種播放器播放音樂時,要注意音量的大小,要符合環境噪聲標準。國家城市1類(文教區)環境噪聲標準值為白天55分貝。標準的潔凈室內噪聲級不應該超過70分貝。
熱環境對人體的循環功能、體溫調節功能以及代謝產生很大的影響。在熱環境中健身體溫更容易升高。體溫過高不僅影響健身效果,嚴重時可能發生熱疾病。學校要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減少熱環境的影響,預防在熱環境中健身出現問題。
空氣質量的好壞反映了空氣污染程度,它是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當空氣質量指數(AQI)大于200,表明空氣質量較差,為重度污染,要暫停組織戶外健身。空氣污染物之一是細顆粒物(PM2.5),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污染越嚴重。PM2.5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也很大。當PM2.5日均值濃度達到150μg/m3時,AQI即達到200,不建議進行戶外健身。
2.3 健身人文環境
規章制度是保證學校健身環境的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建立、建全與健身相關聯的各類規章制度,才能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各高校制定了各自的經費制度,并進行經費預算,按學校的財務制度進行經費的使用。在使用經費時,做到專款專用。
場館設施要進有效好的管理,在杭高校均具有體育器材管理制度或管理辦法,體育場館使用的制度或規定。相對而言,健身場館管理制度相對完善,各高校均有專門的人員進行場館的管理工作和體育器材保管工作。
3? 優化高校健身環境
學校健身環境貫穿著整個師生在校過程中,它與健身活動息息相關,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健身的過程,健身環境必須要不斷優化。
3.1 充分發揮學校健身環境的地域優勢
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不同,學校的健身環境也有較大差異,學校在環境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充分控制和利用自身環境優勢,最大限度地減少和彌補已有環境的不足,來推動學校健身環境的改觀。
3.2 高校健身環境整體布局的優化
健身環境的多種因素協調一致,它的積極作用能得以充分發揮。健身環境的優化首先要考慮整體的籌劃布局。一方面對物質環境進行優化,另一方面對精神環境進行優化。將以上兩方面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全面考慮,使健身環境真正成為塑造健康體魄、健全人格的一個有利因素。
3.3 營建良好的健身人文環境的氛圍
健身文化氛圍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健身健康宣傳、開展主題健身活動、設立健身咨詢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對全體師生進行健康與健身的宣傳教育,定期向師生傳遞健康與體育知識信息,讓健身充分融入師生們的生活領域。
在校園內,利用校園網絡平臺,校內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場館的使用與安排,將場館可使用日期與時間及時公布,建立場地預約,從而提高健身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健身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校工會起主導作用,由工會負責人組織管理各分工會或健身俱樂部,以利于健身活動的開展。學校增加教師健身經費開支,多開展教師喜歡的運動項目,并根據需要安排體育專業教師給予健身指導。
3.4 健身制度的優化
健身制度環境的優化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制度要具體可行,符合國家體育政策和學校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制度制定后要認真貫徹落實。學校健身制度的整體環境建立好也就保證了高校師生健身的順利開展。
4? 結語
高校師生的健身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受環境影響較為直接。營造和優化適宜的健身環境能有效地提高健身效果,對于體現健身的人本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視健身環境優化,師生們樹立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理念,展現健身對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成為身心健康的人群,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網站http://epb.hangzhou.gov.cn/.
[2] 熊茂湘.體育環境導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4] 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的通知國發(2016)37號,2016年6月23日發布,http://www.gov.cn.
[5] 宋杰,孫慶祝.城市社區體育健身環境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4):99-102.
[6]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馬亦梅.對構建大學生健身環境的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2004(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