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嘉哿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水平逐年下降,導致越來越多的“小胖墩”與“小四眼”出現,學校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增強全體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使命也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學校教育要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基礎。本文將從小學體育課堂現狀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介紹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 體育? 興趣? 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181-02
1? 小學生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1 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體育活動充滿好奇心,并對體育活動容易產生興趣,但是注意力容易轉移與分散,普遍理解能力有限,教授的內容不易理解與吸收。并且在身體素質方面,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骨骼硬度較小并柔韌性較大,易導致彎曲或變形;肌肉力量和肺活量小、心率較快、耐力較差,容易產生疲勞。所以體育游戲在小學低年級的體育教學課堂中占主要內容。
1.2 小學高年級學生特點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不僅身高體重有明顯增加,骨骼硬度開始變大,肌肉力量、肺活量等開始逐漸增強,同時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開始有自己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理,心理活動變得豐富,對體育游戲興趣減弱,開始覺得體育游戲幼稚,甚至在體育課上的活動跟老師“討價還價”如:老師要求拍球學生要求踢球等,開始出現難管現象。并有部分已經出現早期青春期現象與行為,情緒極為不穩定。男女差異變得明顯,女生由于生理與心理的變化,開始出現不愿意動,并有自己的小團體的現象。
1.3 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1)受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大眾對體育鍛煉的意識較低,大部分只重視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忽略了體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2)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下,獨生子相對較多,學生出現不服從老師安排,耐力差容易累,學生脾氣大易發生沖突,小學體育課堂難以管理。(3)有些教師不了解各階段學生的特點,不能夠因材施教。(4)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較乏味,如:學生跟著老師模仿練習,學生對學習內容提不起興趣,無法進行高效的學習。(5)部分小學體育教師能力較低,責任心較差,體育活動內容單一,體育課易變成自由活動課,容易出現事故或學生不愿活動的現象。(6)小學體育教育不受重視,導致場地器材的缺乏,從而降低體育課質量。(7)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易導致學生缺乏自信,甚至內心排斥,不愿意進行體育活動。(8)因天氣原因導致體育課無法在室外正常進行。
2?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體育興趣
(1)首先加強社會大眾、學校以及家庭的體育鍛煉意識,普及體育鍛煉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可以在體育課中對學生的教育進行潛移默化,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減少文化課的占課幾率,增加每周的體育課時以及課外體育活動時間,以確保體育課程標準的完成和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2)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不同階段、不同性別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的體育參與,增加學生的運動成就感。
(3)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因人而異,減少心理落差,必要時應給予表揚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對體育鍛煉的自信。
(4)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將折返跑、運球等項目以游戲的方式呈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容易產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增加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規則意識、團結協作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等。
(5)提高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不斷進行學習與培訓,減少體育課自由活動時間。
(6)滿足學生體育場地標準,配備良好的體育器材。不夠時可引導學生自行準備,以提高體育課質量,如沙包等。
(7)在體育課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師生情誼,營造良好的體育課程氛圍,使學生更愿意投入到體育鍛煉中。
(8)當遇到天氣原因無法進行室外體育課時,應引導學生做室內操、手指操等,鍛煉學生協調性與智力發育。同時對學生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傳播,利用多媒體播放體育強人比賽的視頻,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認知感。
3? 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意義
3.1 體育促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適當的體育運動可直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正常生長發育、增強身體素質與機能的協調性、增強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提高各器官功能、預防眼睛近視等問題。同時體育運動還促進小學生智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大腦的開發利用,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與創新思維能力。
3.2 體育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體育運動可以使某些心理障礙得到緩解,使小學生的不穩定情緒得以釋放,如:緊張、難過、憤怒、沮喪等。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形成樂觀開朗的好性格。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堅韌不拔、勇敢拼搏、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讓學生形成在困難面前戰勝自己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調控能力,同時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3 體育促進小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體育運動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受挫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規則意識、集體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3.4 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可防止學生在高年級形成體育后進生,預防出現幾種狀況,如體育興趣越來越薄弱,內心排斥體育鍛煉,自信心低下,體質逐漸變差等。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可為高年級學習運動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養成堅持定期鍛煉的好習慣,是為終身體育運動打下基礎的關鍵階段也是基礎階段。
3.5 促進文化課的學習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大腦發育、改善大腦的功能、促進大腦神經的反應速度、提高學生的記憶力,使大腦得到更多的氧氣,可以為學生學習文化課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疲勞的大腦得到放松,使疲勞的大腦細胞得到調節,使下次文化課的學習得到足夠的精力,為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要讓學生進行勞逸結合,以提高學習效率。
4? 結語
毛澤東曾闡述體育具有“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四大作用,同時還提出學校教育要“三育并重”“體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體育教學是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心理健康及意志品質的發展以及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只有加強體育教學,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也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是人生的基礎階段,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心理健康和意志品質的發展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養成的關鍵階段。所以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以及傳統的教育觀念已不適應現時代的發展,務必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以打下堅實基礎為我國培養全面型社會人才,促進學生個人及我國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杜小燕.淺談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健康行為觀念[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197.
[2] 劉溪文.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與疏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93.
[3] 葉永康.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培養的有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07.
[4] 譚偉峰.小學體育課堂中規則教育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64-65.
[5] 鄒毅.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構建[J].青少年體育,2019(1):1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