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惠
【摘要】長期以來,語文學習主要圍繞著背誦記憶、寫作、閱讀等書面任務展開,同時語文又是一門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科目,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必須重視。口語交際能力是指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情境與場合時所能表達自己思想與情感、合理組織語言、調整情緒的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既體現了學生的精神風貌,又能為學生增強信心,是初中語文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之一。
【關鍵詞】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教學中,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系統被廣泛運用到各科教學中。布魯姆主張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動作技能等三個方面,且三方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語文基礎,即認知層面,口語交際能力這一關乎情感與技能的教學目標卻往往不受重視。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自由表達、身心健康成長,為學生增添生活技能。因此,教師應從全局的角度出發,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引導,從創設交流情境、開展熱點交流討論、口語交際生活化、鼓勵與評價等方面完善語文課堂,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設交流情境
語文學習是開放性交流、分享的過程,其中存在許多具有典型性的場景與話題來引發學生思考。而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學生已經習慣了被動接受語文知識、背誦與記憶課文、機械化表達自己的情感、按照套路寫作等,這使得學生喪失自主性,難以在學習中掌握主動性。而口語交際雖然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與方法,但交際的主體仍然是學生,并需要學生發揮主動性、獨立思考、積極應對。因此,教師應有計劃地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定的交際情境,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明確交際問題的邏輯思維與要點,以幫助學生樹立交際自主性與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口語交際中。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詠雪》的文章時不妨利用本篇文章創設交際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大雪紛紛的冬日景象,并鼓勵學生大膽交流、描述雪的狀態。學生主動發言,用“飛舞的蝴蝶、羽毛”等比喻雪。此時,教師則帶領學生深入文章,鼓勵學生討論“未若柳絮因風起”與“撒鹽空中差可擬”的區別。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與自主探究,分析這兩句描述的區別,認識到鹽的顏色與下落之態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當,但是僅有物象而無意蘊。而將雪花比作柳絮,不僅比喻貼切,表現出雪的輕盈之態,既有美的意象,又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更深刻。學生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與閱讀感受以開放性、溝通交流式的學習方式表達出來,語文學習更有效率,學習的過程也充滿自主性。
二、開展熱點交流討論
語文的學習與漢字有關,也與交流密切相關。語文研究漢字組成、文章布局的藝術,而口語交際則強調將這些文字以靈活的形式組合起來,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話題,吸引學生廣泛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廣泛交際,交流各自的想法、鍛煉交際能力。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關注學生對詞匯的掌握、對病句的辨析,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只能局限于作文主題與內容討論中。語文教材中存在許多具有討論與交流意義的熱點話題,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抓住這些話題,引導學生廣泛討論,讓學生在思考這些現實性問題的過程中拓展思維,將思考的領域拓展到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鼓勵學生全方位分析問題。
例如,教師在開展《狼》的教學的過程中應利用語言引導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們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學生紛紛回答“東郭先生與狼、狼外婆”等。隨后,教師應鼓勵學生思考:“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但發現狼的本質也是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的。昔日有東坡先生在農夫的幫助下識破狼的真面目,而在今天的學習中,屠夫又是如何‘智服狼的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開始通過朗讀課文來分析屠夫對付狼的過程。在學生了解本文基本內容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探究屠夫與狼周旋的前因后果。通過小組內交流、辯論,學生逐漸總結出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搏斗過程。在對文章的深化階段,學生更是通過拓展思維、聯系幾個關于狼的故事總結出狼貪婪兇狠、狡詐陰險的本性。由此可見,課文中的熱點討論問題也可以成為學生認識事物、拓展交際話題的重要途徑。
三、口語交際生活化
在當前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語文課堂開展得趣味多彩、文學氣息濃厚,但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卻忽略了語文學習應有的“接地氣”特點,即生活化。簡而言之,語文學習不僅是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總結與整理的過程,更要做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與實踐。語文學習不是建筑空中樓閣,而是既要穩扎穩打又要扎根生活。口語交際更是如此,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不少學生開始拓展自己的辯論與演講才能,但還是有大量的學生不善言辭、訥口少言,這就導致學生容易形成不自信、懷疑自我的性格。尤其是當今社會對于善于“推銷”自己的人才更為重視,各類正規考試的面試環節也是考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精神風貌的場所。綜上所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普及到語文課堂,更要落實到生活常態。
例如,教師在開展《塞翁失馬》的寓言講解時,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搜集社會熱點話題來將塞翁失馬的典故講述得更加生活化、特色化。以往的寓言故事講解中,教師無非就是將寓言內容以更加通俗的話語來傳達給學生,引發學生思考,并讓學生從自己的學習與習慣中審查與反思自己,而沒有將這寓言故事的真諦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下通過搜集資料來論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聯想到對酒駕者來說酒駕被查處除了是罰款與牢獄之災的懲罰,更為酒駕者敲響警鐘,極大程度上挽救了酒駕者的性命及家庭,讓司機牢記安全駕駛、遠離酒駕。而通過反向交流與思考,學生則通過交流國家烈士保家衛國的忠誠與事跡來批判“以跛獨存,父子相保”的做法。通過辯證探討與口語交際,學生的交際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逐步提升。
四、鼓勵與評價
在語文學習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只需要教師的引導、話題切入、生活化情境引入,更要學生發揮自主性。只有學生秉持著交流交際的信心,愿意大膽交流,并且主動學習交流與辯論技巧、練習交流的禮儀與清晰吐字等,語文口語交際的開展效率才會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是主導者,也不是參與者,而是旁觀者與鼓勵者,口語交際需要教師進行鼓勵與評價。
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既要參考學生交流能力、邏輯梳理水平、闡述親切有序,更要關注學生的儀態儀表是否自信大方,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是否有進步,在面對交際對象的過程中能否做到尊重對方、友好溝通。在這些評價標準的普及中,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如何規劃與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每次制定一個小目標,循序漸進,創造大進步。此外,面對害羞、訥言的學生,教師更應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避免自責與失敗擊垮學生。積極的鼓勵與發展性的評價能夠切實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讓學生有信心開口說話,有能力進行交際。
五、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從能力角度出發開始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進行口語交際、鍛煉交際技巧與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提升自我,形成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馬小萍.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11).
[2]張成范.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教學[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4).
[3]高麗君.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現代教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