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春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優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對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近幾年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上有了新的進展,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改善閱讀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作者有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文化涵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中語文閱讀的方式比較靈活,但是如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不正確的教學方法,就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因此要不斷推陳出新,改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一、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主體混亂
中國教學自古以來都是由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因此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在大多數語文教學課堂上還是將學生放在被動的位置。閱讀教學需要學生自己感受作者創作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如果教師占據大量的課堂時間就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畢竟學生從教師口中獲得的知識是道聽途說,親自感受到的情感才是真實的。在現在的課堂上,經常是由教師對閱讀內容進行導讀,然后根據文章內容的劃分進行講解,學生往往沒有參與感,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學模式單一
現在部分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還是將教材的講解作為主要工作,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這樣的授課模式感到枯燥乏味,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圍繞教材的教學是高效率的,在課堂上穿插其他教學模式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但實踐證明現在的學生更喜歡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減少學生對學習的抵制心理。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閱讀教學過于表面化,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感悟作者的真實情感,這也會影響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內容偏離學生實際接受能力
因為高中的學生面臨著高考,所以很多語文教師會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閱讀練習,將一些深奧難以理解的文章教給學生培養閱讀能力,導致很多教學知識嚴重偏離了高中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打擊。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學生的教學目標,不能盲目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閱讀能力的唯一指標,要更加關注學生想象力和核心素養的養成。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將學生作為語文閱讀教學主體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開始注意到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深入落實這一思想。學生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教師是輔助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因此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以后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的時間,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閱讀教學課程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準備好閱讀的文章,在課上用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開始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問題進行集中解決。
例如在閱讀《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林黛玉為什么要去賈府、賈家與林家是什么關系、從林黛玉初進賈府的行為上分析林黛玉有什么性格特點等這樣的問題將學生帶入到閱讀中去,方便學生的閱讀。
(二)豐富教學模式
現在很多高中已經有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閱讀的實際情況用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與意境相符的音樂烘托氣氛,或者通過電影、動畫等形式豐富學生的閱讀模式。
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哈姆雷特》的時候,因為教材中的內容都是以劇本的形式展現的,這樣不僅不方便學生閱讀,還不利于學生對各個人物的分析。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片,這樣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影片了解本文的主旨。
不僅如此,隨著微課的不斷發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的閱讀課上為學生發展微課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微課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長篇閱讀轉換為片段式的閱讀,讓學生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還可以在微課中插入繪本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通過將多種新型教學模式融入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學習。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光要靠教師的教學力量,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對相關知識進行預習、思考和分析,不光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可以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很多教師習慣貫穿于教學所有過程,導致很多學生對教師都存在依賴心理,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不認真思考問題,等教師提供現成答案。所以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更多的閱讀機會交給學生,由學生自行對閱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防止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影響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不僅如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中會根據閱讀層次不同產生兩種形式的意識,即淺層意識和深層意識。淺層意識指的是學生根據文章描述的景物和環境產生的感覺,例如在閱讀《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時候會對房里又悶又熱、風推著關緊的門、廚房傳來嘆息等環境描寫進行分析,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培養其深度意識,也就是學生會根據文章描述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閱讀《祝福》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描述環境的詞語畫下來,如雪花有梅花那么大、夜色籠罩了全市鎮等,通過對小鎮冬天下雪環境的描寫和對冬日夜晚蕭瑟、壓抑等氣氛的描寫,體現了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和對當時世態炎涼、人們自私自利的痛恨,突出了在封建思想和環境的壓迫下,作者想突破封建思想卻無能為力的無奈。
(四)培養學生文化品位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古今中外名篇作為素材,還要注意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教學。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百姓智慧的結晶,在閱讀中國名詩名篇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品位,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會正視當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海婷.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學周刊,2016(1).
[2]戴驚濤.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7).
[3]吳遠康.有關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未來英才,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