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華
【摘要】隨著國家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的改革背景下,教學的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仍然存在部分問題。基于此,本文從新課標的背景著手,首先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現狀,隨后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項解決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重要影響。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才能促進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進步。新課標改革實施以來,各個小學的語文教學狀況有了較大改變,但從長遠來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不足,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有待提高。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現狀的分析
新課標背景下,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全面扭轉過來,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很大的突破。當前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創新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守舊,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國家推進新課標改革,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將教材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學習,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不明確,教師的教學效率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二)教師創新能力不足,師生關系不夠融洽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創新意識對教學質量有直接影響。在新課標改革的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創新型的教學思想認識和理解不深入,創新能力不足,語文教學活動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同時,由于創新能力的不足,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觀念不同,師生之間存在隔閡,課堂氛圍不夠融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教師教學方案設計單調,教學目標不適應時代發展
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因此,小學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語文教學。小學生必須學好語文才能促進其他方面的能力發展,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應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而當前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思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較大,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過于依賴教材本身,將提高學生試卷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課堂缺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
(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新課標教學實施以來,創新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實踐。但從整體上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缺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在課堂活動的豐富度上有所欠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夠高。多媒體進入課堂以后,由于教師對計算機的認識不深入,只懂得用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在語文課堂中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思維比較發散,語文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二、新課標背景下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創新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國家新課標改革的理念落實到課堂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己放在引導者和輔助者的位置,幫助學生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課堂內容,提高學習能力。
(二)提高自身素質,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各項能力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教師對其思想和行為的影響較大。特別是承擔著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語文課堂,教師的自身素質對學生影響深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對學生內心訴求的關注,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創新教學方案和目標
在把握語文學科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案與教學目標。語文學科是全面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確立合適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認識知識,還能夠表達和欣賞。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學方式創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如創設情境法、游戲教學法、故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學習興趣就會被大大激發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就能夠開始自主學習與探究,教師的教學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例如,教師在講解《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時,不能簡單地讀課文然后講解文章道理,而應該賦予課文豐富性和生動性。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法與多媒體輔助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首先,在課堂開始前,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上一代人生活情景的片段,然后再展示給學生表現非洲干旱地區缺水狀況的圖片,讓學生在視覺上感受缺水生活的艱苦。然后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問:如果你生活在這樣一個缺水的情境 下,有什么樣的心理感受?通過創設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再講解課文蘊含的道理:我們應該飲水思源,在生活中,無論富裕還是貧窮,都要知恩圖報,心存善念,做好自己。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創新對學生語言和文學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當前階段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同時多關注學生的內心訴求,結合新課標教材的知識內容,針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式,善于利用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讓學生接受更全面的文學知識的熏陶,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房玉.淺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1).
[2]黃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90).
[3]劉淑會.對新課程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祖國,2017(8).
[4]梁素琳.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