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群峰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對此,筆者以蘇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為例并結合自身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探究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閱讀興趣;思維能力;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采用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此,能夠在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小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閱讀預習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恰當的方式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使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便于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基本的認識,同時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搜集相關資料,擴展小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講解《負荊請罪》的課程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預習,搜集與廉頗、藺相如相關的信息。“負荊請罪”是一則歷史典故,出自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除了“負荊請罪”之外還包含“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學生在預習中可以通過網絡或者課外資料,加深對廉頗、藺相如的認識,為學習“負荊請罪”提供更多的資料支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相互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廉頗、藺相如有著怎樣的性格?”此時,學生會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信息,總結廉頗與藺相如的性格,從而降低學生理解《負荊請罪》文章的難度。采用此種方式,可以充分發揮預習對于閱讀教學的作用,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還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則可以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有利于班級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課文內容設計教學計劃、方案。例如在教學《三打白骨精》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對《西游記》的興趣設計教案,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具體而言,在課程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視劇《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的片段,提高閱讀教學的活躍性、生動性。在學生興趣高漲的狀態下,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容,并提出幾個與之相關的問題:(1)找到描寫白骨精的句子,分析這樣描寫的原因;(2)找到描寫孫悟空“打”白骨精的過程,并確定與“打”相關的詞語,分析孫悟空的性格特點;(3)閱讀描寫唐僧的句子,以“責怪”一詞為切入點分析唐僧的性格與弱點。基于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閱讀與思考,加之學生對《西游記》的濃厚興趣,可以保證閱讀教學順利進行,有利于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
三、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會在學生的大腦中實現整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形成獨特的見解并進行表達,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講解《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課程中,教師可以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設計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強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保證其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便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其中,教學問題包括:(1)既然肖邦熱愛自己的祖國,為什么當時要離開祖國?(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么會送盛滿泥土的銀杯給肖邦?(3)肖邦為什么把亡國的痛苦,對祖國前途的憂慮等情感傾注在音樂創作中?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與課文內容存在緊密的關系,可以使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進行思考,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的提升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基礎上,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學習習慣。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1)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閱讀過程中應該眼、口、心一致。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點,結合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的認識,重點關注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2)在學生閱讀的環節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摘錄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更多素材,彰顯閱讀的重要作用。(3)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溝通,同時教師也需要及時與學生建立交流關系。基于此,可以有效密切師生、生生的關系,并且相互之間會碰撞出思維火花,實現提高閱讀效率的教學目標。
五、利用信息技術完成教學
當前的小學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提供了諸多便利。例如在講解《詹天佑》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補充教材中沒有的資料,包括詹天佑的資料、地理特征、鐵路形狀等。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也可以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另外,寫作也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寫作的資料,以“看圖寫作”為主題鼓勵學生進行想象、思考與分析,實現對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實際上,采用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閱讀教學順利推進。
六、重視對學生的及時指導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占據主體地位,但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指導。目前,互聯網的發展提高了信息傳播速度,與此同時也存在許多虛假的信息,甚至諸多影視作品中也存在歪曲歷史的現象,對學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問題,應該及時進行指導,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思想、知識內容。在這一前提下,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同時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實現對真假信息的辨別、區分,充分發揮閱讀的重要作用。簡言之,要想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及時指導,使學生更加全面、透徹地掌握閱讀知識,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七、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理念。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構建和諧的閱讀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觀能動性,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深化語文教學的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小學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與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孟嘉慧.蘇教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
[2]柴祎.“體裁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