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康 林勇
【摘 要】我國是文明古國,尊重并重視民族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文明傳統,本身也有著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蘊。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推動民族繁榮發展和長久進步的重要措施。中國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要素,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都非常豐富多樣,并且獨具特色,這就給我國音樂事業和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持。高校音樂教育不僅承擔著培育優秀音樂人才的重要責任,還需要擔當起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職責,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真正將音樂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161-02
縱觀目前的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將西方音樂作為主要內容一直都沒有扭轉,把中國傳統音樂教育放在次要地位,或者是完全忽視傳統音樂教育內容,給高校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到學生藝術素養水平的提升。面對中國優秀傳統音樂,我們應該做到繼承和發揚,并將傳承作為一種重要責任,助推傳統音樂與高校音樂教育的整合,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并傳承傳統音樂,完善音樂知識體系,提高音樂藝術素養。
一、目前高校音樂教育現狀
高校音樂教育內容對音樂發展方向的影響是非常深入的,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知識技能的積累。當前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把西方音樂當作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可以說幾乎全部院校都會將鋼琴這一西方音樂教育內容當作必修課,但是反觀我國傳統的古箏、琵琶等則無法走進必修課的課堂,部分學校根本沒有開設此類課程,即使有開設也是作為選修課存在。這樣的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可以說形成了一定的錯誤指導,導致學生過度關注西方音樂的學習,而對本國傳統音樂置之不理或者是認識淺薄。這種輕視中國傳統音樂的思想,會逐步深入到學生內心當中,從而影響到音樂發展的整體方向。
縱觀目前的高校音樂課堂,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時,通常會給學生列舉西方音樂的具體實例,反而把中國傳統音樂推得越來越遠,雖然也有部分專家要求提高中國傳統音樂的地位,但是效果不夠理想。所以說要真正傳承中國傳統音樂,一定要確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真正把中國傳統音樂當作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高校音樂教育在中國傳統音樂傳承中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家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中國傳統音樂傳承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究和關注度,同時指出高校音樂教育在傳承傳統音樂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有助于維護以及助推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中國傳統音樂來自民間,也深入民間的各個角落,使得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自然涉及相關內容,利用不同方式進行交流傳播。學校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傳承地,在學校教育的助推之下,民族傳統音樂可以有效得到傳承和發揚。高校通過開展系統科學的宣傳工作,能夠把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精髓進行傳播推廣,得到各方各界的回應,擴大受眾范圍和傳統音樂的影響力,進而維護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地位。
第二,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有助于創新中國傳統音樂。傳統音樂經歷著持續發展變化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與優化出現新元素,高校可以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創新園地。高校通過優化音樂教育能夠促進中國傳統音樂與其他音樂互動整合,使得傳統音樂在發展中繼承其他音樂精華,生成創新活力。
第三,高校音樂教育有助于融合音樂文化。文化是整體而非個體。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關鍵要素,整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與特色。要促進傳統音樂的傳承發展,高校可以通過開展音樂教育,讓人們正確認識音樂文化,了解并且把握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與風格,從而把各民族的文化要素整合起來,從整體上進行認識和把控,發揮傳統音樂的強大力量,讓人們從中受益。
三、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策略
(一)轉變音樂教育思想,促進中國傳統音樂融入。當前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現狀不容樂觀,而出現這一情況最為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在開展音樂教育時忽視了這部分內容,或者是沒有認識到傳統音樂的教育地位和教育價值。不管是在音樂教材創編或選擇上,還是在音樂課程內容的安排上,都沒有體現出對傳統音樂的關注,也因此影響到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態度。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開始認識到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要性,也開始在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發展方面增加研究和有關投入。想要在傳承傳統音樂方面獲得可喜成果,全面改革高校音樂教育,首先需要從教育思想上進行徹底改觀,也就是要突破傳統的音樂教育觀,提高對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并把傳統音樂教育內容放在重要地位,并通過課堂教學和其他的教育實踐活動,將這一理念滲透給廣大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積極調整學習態度,在傳統音樂學習方面投入更大的熱情,在今后的音樂研究或者步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始終存有這樣的觀念,促進這一觀念思想的傳播。
(二)做好科學指導,提升傳統音樂傳承熱情。以學生為本是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則,也是每一位教師在課程教學當中需要堅持的思想。只有保證教育教學,堅持從學生角度出發,始終把學生放在核心地位,才能夠在遵照學生學習規律與學習需求的前提下,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成長與發展。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的一個重要做法,就是要做好對學生的科學指導工作,努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自主發展和展示聰明才智的平臺,促進學生內在潛能的挖掘與發揮,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面對中國傳統音樂時有強烈的傳承熱情。
一方面,教師要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讓學生從加強傳統音樂認知開始,循序漸進地接觸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核,提升音樂素養。具體來說,高校要給學生提供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知識的課程,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與傳統音樂相關的演出、資訊、音樂實踐活動等,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關注度,樹立正確的音樂觀與學習觀。另一方面,教師要激勵學生主動參加高校組織的傳統音樂社團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當中愛上傳統音樂,主動擔當起傳承保護傳統音樂的重要責任。需要注意的是,傳統音樂社團需要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不能只局限在音樂專業學生方面,以便讓學生真正走出對傳統音樂自我封閉的心理,敢于參與和大膽實踐,進而接納多元傳統文化,提升綜合音樂素養。
(三)積極創編音樂教材,建設傳統音樂資源寶庫。教材是高校音樂教育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工具和支持力量,也直接關系到音樂教育質量的提升。針對中國傳統音樂教材是高校開展傳統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因此為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傳統音樂教材的創編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做好針對傳統音樂的科學研究、材料整理等系列工作,通過有效整理撰寫出能夠滿足傳統音樂教育需求的教材。中國傳統音樂的課程資源種類繁多,同時也有不同的呈現形式,比方說有傳統文字記載的資料內容,也有用現代化形式存在的素材。所以要做好對素材資源的整理和篩選運用,做到科學設計以及有效挖掘,或者是可以去當地采風,與民間藝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獲得最具教育價值,最有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內容,確保最終編寫的教材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
除此以外,高校可以在中國傳統音樂資源庫建設方面加大力度,為高校音樂教育的創新發展,更為推動傳統音樂的傳承提供豐富的后備資源,讓學校在相關課程建設上降低難度,也讓學生在傳承當中深化認知。資源庫中可以涉及史料、文獻、戲曲、舞蹈、民歌、樂器、圖譜、視頻等資料,滿足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多樣化需求。
(四)改革音樂教育模式,推動高校音樂教育創新。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已經明確高校音樂教育在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些都需要通過具體的教學體現出來。高校要傳承傳統音樂,需要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既能夠運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教育策略,將傳統音樂的民間傳播者請進課堂,也能夠選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高校方面要加強與中國傳統音樂傳承者的交流溝通力度,讓他們進入學校課堂給學生傳播與傳統音樂有關的內容,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深入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主動傳承傳統音樂的思想。
除此以外,高校還需要對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進行不斷完善,以便運用這些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音樂學習內容,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保證音樂教育質量,教師還需要主動將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整合起來,為學生在課上傳授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內容,完善學生的音樂知識體系,而在課下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比如傳統音樂演唱活動、傳統樂器演奏活動等挖掘學生的表現潛能,也讓學生在積極表現當中感受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培育學生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音樂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要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持續發展,培育綜合素質過硬的復合型音樂人才,就需要提高對高校音樂教育內容的把控力度,尤其是注重在企業中加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增加其所占比重,對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助推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為了保證音樂教育的有效性,教師也要徹底革新教育觀念,優化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立足實際,對學生進行科學化的教學指導,讓學生積累理論知識,掌握學以致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皇甫幼晨.談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高等音樂教育,2018,(11):22-23.
[2]賈菁晶.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摭探[J].成才之路,2018,(31):8-9.
[3]吳媛媛.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14):753.
[4]廖成華.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9):195.
[5]龍潮,張小軍,蔡麗寧.中國傳統音樂在綜合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中傳承的現狀與思考[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4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