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蓓春
摘 要:數學是一門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新課標中談到數學的課程觀:“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經過一系列調查發現,有少數學生存在數學學習方面的障礙,他們缺乏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對于這部分學生該如何讓他們在數學上得到最大的發展呢?這是值得數學教師深思的問題。文章分析了學生出現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并提出了具體的輔導方法,如任務分析法、變通教學法、“三心”慰藉法。希望可以為數學教師輔導數學學習障礙生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生;數學學習障礙;成因分析;指導策略
數學學習障礙是指學生因能力上的障礙而導致數學學習困難。而這里所研究的學習障礙者是對于智商介于80至100的學生。雖然他們占據的人數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導致學生出現數學學習障礙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一談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的一些表現,并分析他們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一些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個人認為比較有效的輔導方法。
一、數學學習障礙癥狀表現
(一)加減難,乘除易
在一年級時,學生對于加減法的運算,尤其是進退位法,在計算過程中往往忘記向高位進一或借一,導致計算結果出錯。到二年級,學生在熟背乘法口訣后,計算乘除法的錯誤率大大降低了。
(二)錯看數,題抄錯
一道遞等式,明明寫著69,抄到下一行就變成了96;一道列式計算題,題中寫著“除以”卻看成了“除”;解決問題時不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邏輯關系,把未知信息也當已知信息來用,直接計算。
(三)詞難懂,阻應用
到了中高段后,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更是難上加難了,類似“之后、幾分之幾、分別、各、同時”等接踵而來的數學名詞,不甚其解;坐標系、圖形的題目也都不了了之。
二、數學學習障礙成因分析
綜上所述,學生存在數學學習障礙均因數學學習能力不佳導致。學生對數學材料的知覺、思維與記憶能力是其學習數學的三件“利器”。
(一)知覺是基礎
視知覺能力包括視覺分辨、視覺記憶與視覺動作配合。易把題看錯一般視覺廣度落后的學生,他們的運動功能發展出來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觀念尚未牢固建立。
(二)思維是關鍵
學生認識數學符號的過程一般都是從具體實物→生動圖形→抽象符號,這也體現了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從感知動作的思維→具體形象的思維→抽象的思維。而這些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對數學材料缺乏敏感性,對數學概念與符號的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都比較薄弱。
(三)記憶是強化
數學也需要記憶,因為記憶是保存回憶的最佳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數學知識記得越多,解題時思路就越多、越廣、越巧,速度也就越快。這不但可以節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避免繁瑣的運算,使運算合理化;不但下筆如有神,且準而快,甚至達到一看便知其解的境界。反之,則方法少、思路窄、速度慢、效率低,甚至不知所措而望題興嘆。
(四)數學語言理解能力是“法寶”
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法寶”。數學語言又可歸結為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一般學生只覺得學習語文(例如做閱讀題等)需要理解能力,對數學語言理解甚少。筆者認為有必要全面改變學生的這種錯誤的思想。
1. 文字語言簡約精煉
在數學中除了數字,出現次數最多的要數文字了,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畫圖題、解決問題更是少不了文字。但這些文字與語文中的文字相比,少了華麗的辭藻,更多地向我們展示的是數學語言的準確性、簡潔性,言簡意賅。雖然文字不多,可是對待它一點也不可馬虎,往往一個詞語,例如“一對、一共、不正確的是”,如果沒看清楚,那么這題便要失分了。
2. 符號語言清楚明了
數學中的符號包括數學符號和特殊符號,不管哪種符號都對數學語言的表述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那些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總是對“它們”產生諸多“誤會”,不是在去小括號時換錯符號,就是在比較大小時出現錯誤,讓符號語言喪失應有的光彩。
3. 圖形語言包羅萬象
新課標下的數學書中出現了很多插圖,而這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后藏著不少數學的奧秘。一年級的小學生所認識的文字還非常少,而課本主要通過圖畫中的事、人物來表達數學含義,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特別是那些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他們本身就難以理解圖畫想要表達的意思,更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為他們重點講解。
三、數學學習障礙輔導方法
(一)任務分析法
把復雜的數學問題分成幾部分,逐一進行分析,最后進行整合。例如“光明小學四(1)班有男生18人,女生是男生的2倍少10人,他們班一共有幾人?”先把這三小段分開來理解,“男生有18人”學生應該都能理解,后一小段“女生是男生的2倍少10人”,這段文字估計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較難理解吧。于是,筆者利用任務分析法進行二次分解,變成女生是男生的2倍,再轉化為女生是18(男生)的2倍,“的”字可以看成“乘號”,最后加上“少10人”,用減法,那么女生人數便出來了,求的是全班人數,這里要把“他們班、一共”進行分解,表示“男生加女生”,這樣經過層層遞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變通教學法
面對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該多抽時間與他們進行交流,在進行數學學習時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或提供變通的替換方式讓學生達到相同的效果。如果他的視知覺功能欠缺,還可以讓他通過仿繪圖形、美勞、書法、剪紙等活動來改善,平時多做視覺上的運動,逐漸培養他們對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讓他們敢說、能說、會說;對枯燥的數學概念要從感性認識入手,放低要求,簡化指令。最后,教師的激勵性評價也會起到一定效果,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表揚、微笑。
(三)“三心”慰藉法
1. 擁有愛心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教師應該理解家長們的一番苦心。教師應該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了解他們的動向,關心問候他們,鼓勵贊揚他們,如稱贊一句“這節課你表現得真棒!”。相信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他們都能感受得到。這樣一來,學生對教師、同學、家長的排斥就會慢慢減少,這也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
2. 懷有包容心
面對這些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該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們。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出現障礙,在很多方面都會比一般的學生要差一些。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不該埋怨、責罵他們,而是用平常心看待,允許學生差異的存在,并采用各種方法讓學生之間的差距縮小,至少讓差距不再擴大。
3. 持有恒心
教育是一個長久的工作,教書育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讓數學學習障礙生克服數學學習障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如果少了一份堅持、一份執著,那么這項工作就難以到達成功的彼岸。教師應當時時關注這些學生,從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相信一定可以幫助這些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學生擺脫學習的困境。
以上是筆者對農村小學生存在數學學習障礙的一些粗淺的認識。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筆者會用自己的所學來感化、引導這些特殊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在數學的王國中遨游、探索,讓數學核心素養能在他們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讓這些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速.西方數學學習困難研究的綜述[J].心理科學,2005(01).
[2]董琛.數學焦慮、元認知對學優生、學困生問題解決的影響[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1.
[3]王云峰,馮維.論小學生學習障礙及其教育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06(04).
[4]朱莉琪.數學學習困難兒童解決簡單加減法的認知特點的實驗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1999(03).
[5]黃平剛.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6]王鑫莉.特殊教育師范生數學學習困難成因及解決策略[D].煙臺: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