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紅
摘 要: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具有良好的文化視野,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字謎游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意象性建構的特點,掌握一定的漢字構字知識;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識字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打牢識字的基礎;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探究漢字聲旁和形旁的區別,并在整理分類中逐步構成字系,掌握漢字的一般規律,提高識字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化視野;識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6-0073-01
漢字是一種古老的形意結合的文字,它不僅是我們主要的交際工具,而且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將文化有效融入,讓學生在識記漢字的同時感受到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能使學生得到陶冶和熏陶,從而提高文化素養。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基于文化視野展開教學,提升學生漢字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學生來說,游戲有很大的吸引力,筆者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字謎游戲改良后融入到漢字教學中。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產生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學生可以互出謎面,讓同伴來猜謎底,在此過程中逐步提高辨析字形的能力。
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猜字謎》后,筆者組織學生參與到字謎游戲中,鼓勵學生先學習設置字謎謎面的竅門。字謎的謎面一般都會采用拆字法和意會法兩種方式。拆字法就是將漢字拆成若干部分,然后將其組成一句話;而意會法就是解釋一下該漢字的意思,用歌謠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在初步了解后就可以展開有趣的拆字游戲。如有學生提出謎面:“一人頂著一點橫,一點鉆進一個反文中,晚上星星一點點,閃爍閃爍真好看。”這個謎面對應的答案是“夜”,學生在前兩句中運用的是拆字法,而后兩句中運用的則是意會法,將兩者融合在了一起,寫出了一首非常有趣的小詩作為謎面。除了拆字外,還有很多游戲都很適合學生參與,如可以讓學生用字頭連字尾的方式來接續,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還可提高難度,如最后要繞到某一個規定的詞上面等。
在字謎游戲中,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漢字構成的特點,從而掌握一定的漢字構字知識。這樣的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促使學生在鮮明直觀的事物影響下將無意注意逐步轉化成有意注意,這樣學生的記憶力就會得到提高,掌握的生字也會更多。
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僅認識漢字的寫法和讀音,了解漢字的字義也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來猜測漢字的字義,對于能力強的學生,還可以讓其了解漢字在古代還有什么含義,這樣也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0課《端午棕》后,筆者組織學生展開“生活大挑戰”活動:“結合這篇課文,你還知道哪些表示食物的詞語?假設現在家中要來客人,爸爸媽媽請你來幫忙擬一張菜單,你要如何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呢?”這樣的活動給學生營造了現實生活的情境,促使學生調動生活經驗,開始思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解決該問題。學生首先思考可以選擇什么菜,將其寫下來,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先用拼音代替,然后再來思考如何能找到這些拼音對應的漢字。有的學生采用查字典的方式來尋找對應的漢字,也有的學生與家長來到飯店,從菜單上尋找對應的菜品。學生各自找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擬定了菜單。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學到了更多表示食物的詞語,提高了識字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授漢字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讓學生有機會主動識字,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展開識字活動的方式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打牢識字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邏輯思維能力。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探究漢字聲旁和形旁的區別,并在整理分類中逐步構成字系。這樣學生就能快速掌握同一系列的漢字,其識字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3課《荷葉圓圓》后,筆者鼓勵學生找出這篇課文中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漢字。如有學生找出“荷”和“花”,發現它們都是帶有草字頭的漢字。還有學生找到了“蜻蜓”和“蛙”,發現它們都是帶有蟲字旁的漢字。此時筆者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讓學生回憶一下,還知道哪些漢字是帶有草字頭和蟲字旁的。學生發現“草、苞、藤蔓”等都是帶有草字頭的,而“蚯蚓、蝴蝶”等都是帶有蟲字旁的。筆者又引導學生思考:“大家發現了嗎?帶有草字頭的字都有怎樣的意思呢?而帶有蟲字旁的字意思又是怎樣的呢?”學生總結發現,帶有相同偏旁的漢字意思都具有類別上的相似性。這樣學生就對漢字形聲字有了一定的認識。
漢字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展現了古人對于社會生活的認識,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建構字系的過程中體會這一點,并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深入感知漢字的魅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文化視野展開識字教學,給學生構筑舒適、愉快的識字環境,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漢字的特點,體會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就會準確地運用漢字。
參考文獻:
[1]趙麗潔.低年級識字教學有效性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0(09).
[2]朱成宇.小學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法運用的偏差與矯正[J].基礎教育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