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是重點和難點,由于學生長期處于白話文環境當中,對于文言文的認知能力不足,導致其學習陷入困境。如何創新與改革文言文教學模式,順應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成了初中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局限于詞義的教學,不僅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為此,教師應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方式的優化,逐步提升文言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56
我國歷史悠久,文言文承載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文言文教學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認知與探索,是提升其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如果學生不能夠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就很難對國學經典、古詩詞等進行深入研究,使其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距離越來越遠。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當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對文言字詞的逐一翻譯引導學生的學習。這種方式的單一性與枯燥性,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失去興趣,體會不到文言文閱讀與書寫的魅力。同時,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也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教學質量遲遲不能得到提升。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不斷創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導其自主探索文言文的奧妙。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其學習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興趣的驅動,激發他們對文言文的興趣,是建立高效課堂的基礎與前提。很多學生對文言文沒有興趣的原因是讀不懂,對于文章表達的思想、創作背景和文言文語法特點不夠了解,長此以往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與興趣。為此,教師應該重視課堂教學的引導工作。可以通過閱讀背景小知識、白話文選段等,提前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與背景,降低學習的難度。也可以觀看與文章相關的影響作品,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探索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精心導入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同時,豐富學生文學知識,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同樣是提升文言文教學效率的重要舉措。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觀看《聊齋》《末代皇帝》《隋唐演義》等優秀影視劇,讓學生從影片中發現古代趣事,了解古文化的魅力,從而生出學習文言文、鉆研文言文的興趣與動力。
多媒體在當前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是創新教學模式的重要推動力。尤其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趨勢下,通過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能夠將抽象的文言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動態形象,是優化教學模式的關鍵措施。由于初中生天性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件事物,因此需要以文字、圖片和視頻、音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文言文課堂教學趣味性。
由于初中文言文知識點繁雜,很多語法結構知識、文章內容等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較大困難。很多文言文中人物與國家關系可能較為復雜,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為此,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相關關系,讓學生對歷史背景和人物、國家關系一目了然,讓教師的教學工作得以順暢進行。初中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給文言文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消除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中產生的乏味與無聊的感覺。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文言文教學,還能夠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距離感,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通過教學方式的優化與創新,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尤其是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未重視文言文字詞用法、句式結構的教學,那么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很難得到有效提高。為此,教師應該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做到觸類旁通。結合以往教學經驗,發現互動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思維導圖等均是十分理想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教師可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率。實詞與虛詞教學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文言實詞與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梳理,并找出其中的重點文言詞語與句式的用法。各個小組之間選出代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分析和點評,在小組內和小組間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增強學習效果。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為了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其形成全面的文言文學習體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范圍。教材中的文章可能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提供合適的書籍,實現文言文知識的融會貫通。課外閱讀的內容應該與課堂知識存在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既能夠滿足學生的文言文學習需求,又不會因為過大的閱讀量給學生造成學習負擔,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也是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有助于增強教學的流暢性。但是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自覺性,這就要求教師能立足實際學情,給學生適當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以此幫助學生有效閱讀,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
目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復制式與填鴨式是主要的教學模式,會增加文言文學習難度,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立足實際學情,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而新模式的構建需要教師把握以下要點。
一是設計“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計劃。相關研究表明,傳統教學模式過分注重學習結果,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度陷入焦慮的學習狀態,無法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也感受不到學習樂趣。因此,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設計以“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實現目標的各個學習步驟上,最終實現過程與結果的有機統一。
二是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要講究知識、技能與情感的相互融合。目前,許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時,會將整篇文章“肢解”,生字學習是一個部分、難句學習是一個部分、文章背誦又是一個部分。這種教學計劃看似秩序井然,科學合理,實際上破壞了文章的整體氛圍,學生即使能背誦全文也無法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必須將整篇課文看作一個整體,追求知識、技能與情感的和諧統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知識進行多方面解析,實現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機結合,進而形成一種層次分明卻又層層推進的教學體系,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三是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發散性課堂,確保教師與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文言文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共同的參與和深入的交流互動,深化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最終達到完善學生認知、充實學生情感的教育目的。
四是教師要能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再講究教學的一致性,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施教,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積極心理學曾表明,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風格受先天和后天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當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時,學習效果會更為理想。這就要求教師密切關注學生,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自主閱讀古人的經典文學作品,初中文言文教學尤為重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加強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突出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與豐富性。與此同時,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實現知識的拓展與遷移,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韓開湘.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新課程(上),2013(7).
[2]李榮霞.淺談如何構建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新模式[J].未來英才,2014(3).
[3]蔣光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2).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艾運平(1969.12— ),男,漢族,福建建寧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文言文停頓、斷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