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勱勤
【摘要】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與普通學校有一定的區別,基于中職院校自身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將其分為基礎、職業以及拓展三大模塊。如何讓三大模塊在教學實踐中產生互動,共同對學生產生影響,發揮作用,成為當下中職語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探索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文章以旅游專業為例,對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中職旅游專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足;對策
一、引言
對于中職院校而言,教學本身就是專業性與職業性的一種共同體現。以旅游專業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既要確保能夠較好地凸顯出學生的專業特性,緊扣旅游專業本身的文化內容,又要重視實踐性,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及文學素養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需要借助綜合實踐活動來實現這一目的。
二、中職旅游專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
在中職旅游專業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有自身的要求和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職院校的旅游專業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中,應當注重突顯職業性。這一點主要是指,雖然是語文課程的實踐活動,但在實際開展中,應當以旅游專業的職業需求為中心,從與旅游專業相關的旅游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旅游專業理論知識的擴充、普及和加強的角度入手,開展語文課程的實踐活動。另外,從實踐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出發,教師在開展旅游專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應當注重實踐的作用,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效果。第二,語文實踐活動還應當注重實用性和特色性。這一點主要是指,語文實踐活動的教育教學需要圍繞著旅游專業的實際應用需求,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尋找適當的與旅游專業相關的實踐活動主題,并探索適當的實踐活動開展形式來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第三,應當注重相關實踐活動的效果評價。這一點主要是指,在語文實踐活動開展后,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不斷完善對活動的評價,不但要注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對語文知識和內容的掌握情況,而且要從實踐教學本身的角度出發,注重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能力和實際的旅游應用水平進行考查。
三、現階段旅游專業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不足
(一)課程設置的科學性不足
這一點主要是指,在現階段旅游專業語文實踐課程的設置中,存在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比例分配不足的現象。從旅游專業的特點角度分析,語文課程是提高學生旅游專業水平的一門重要課程。但在傳統的模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以理論課程教學為主的思維定式,對于實踐教學即便有一定的安排,也多是以短期的形式化的實踐活動為主,這并不能達到切實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實踐教學的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部分中職院校雖然組織了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但是實踐活動形式上仍然存在單一性的問題。這主要與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水平有直接的關系。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缺乏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且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自主學習和提升的意識,導致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所組織的實踐活動形式和內容缺乏新鮮性,一方面影響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不能切實發揮實踐教學活動的作用。
(三)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缺乏資金、資源的支持
旅游市場的變動性和靈活性決定了在旅游教學中也必須保持一定的先進性。從實際的實踐活動開展的角度來看,其順利開展需要一定的資金和資源支持。而中職院校存在資金和資源相對有限的問題,在提升實踐活動的豐富性和針對性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實踐活動的開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四、優化實踐活動的對策
(一)以教材為基礎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第一步,是圍繞語文教材,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再延展到學生的專業領域,形成聯動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如在語文課程當中有關于“課本劇的表演”的實踐內容,在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首先要選擇出較為典型的、具有專業色彩的經典內容,如《徐霞客游記》,與旅游專業貼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進入到故事情境當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渠道去收集一些相關的旅游故事,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吸收[1]。
再次是“演”。很多教師認為“演”與旅游專業實際并不相關,因此對于這部分內容并不重視。其實不然,教師可以通過“劇本”的編排,將一些旅游過程中可能會運用到的禮儀、話語、交際行為編入其中,讓學生在演的過程中對于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行實踐,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
除此之外,在教材中還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始終圍繞教材開展課程,從教材中擴充或衍生出與專業相對應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2]。
(二)以地方為主導
對于旅游專業的學生而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還是要與旅游業本身進行緊密結合。因此,在開展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按照不同的景區劃分,形成不同學期的旅游計劃,圍繞地方旅游經濟,把教學課堂從室內擴展到室外,形成更加直觀的教育教學形式。
在景區的選擇上,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景區的選擇要以地方為主導,從本市擴展到本省,不宜出省,否則不便于管理;其次,景區的選擇要有突出性,不同學期的景區選擇要具備不同的特性,如第一學期寄情于山水,第二學期就需要避開山水,以歷史人物舊居為體驗重點,諸如此類,形成不同性質的學習體驗;再次,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要著重強調課程,寓教于樂,緊扣旅游文化,真正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以地方為主導除了便于管理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幫助學生從地方出發,逐步形成綜合概念,對于旅游及旅游業有逐漸明晰的認知,進而對于自身的學習與實踐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三)重視參與度
在教學中,教師并不是單一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也不是圍繞某一學生開展。因此,舉辦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提高活動的參與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一定要強調與重視參與感。
如教師可以以一次農家樂的活動策劃為實踐活動的主旨,對學生進行小組分工,一部分學生負責設計旅游路線,并寫出相關的導游詞,一部分學生負責搜集與當地相關的民俗風情、歷史趣事,一部分學生負責搜集關于紀念品、當地美食特色等內容,除此之外還有組織活動、農事體驗等內容,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親自參與到設計過程當中來,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強化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一些與之相關的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達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
除此之外,教師要對活動的成果進行觀察和考核。需要強調的是,實踐活動本身與教學有一定區別,學生有自身不同的參與方式,也許對于整個活動產生的貢獻值不同,但是這并不能夠說明學生的參與度或能力問題,教師評價應當以激勵為主導,鼓勵每一個學生,并對于其參與中的貢獻表示肯定,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付出和產生的成果。
(四)總結實踐活動
很多教師在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時,常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綜合實踐活動是建立在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的,在開展過程中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知識相結合,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個體能力與創新意識,幫助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和學習機會,而不是通過固化考核,對學生進行評價。很多教師將總結與評價當作實踐活動的關鍵點,以“會與不會”來形成最終的教學判斷,這是不可取的。
當綜合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首先要對活動本身做出點評,要以鼓勵的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綜合實踐活動,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其次,要將評價作為彈性的考核機制而非唯一的考核機制,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評價。再次,要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實踐中的內容融入理論當中,再以理論的形式作為活動的結尾,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以便在下一次活動中避開問題,更好地展現自己。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旅游專業為例,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做了系統理論化的闡述,但在實踐開展過程中必然還會存在很多個性化的問題。因此,教師自身要不斷地學習與進步,提高執教能力,以確保在理論化指導的過程中,能夠應對各種個性化問題,進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得到鍛煉,擁有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馬愛華.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專業的結合探究[J].職業,2017(35):104.
[2]馬曉濤.基于專業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探索與反思[J].科技創新導報,2014(0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