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港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社會矛盾的尖銳化和人民利益訴求表達的強烈,促使網絡無政府主義在我國興起與發展。網絡無政府主義者借助互聯網平臺對于社會熱點事件和國際事務進行干涉,破壞了社會穩定,沖擊了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對于青少年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對網絡無政府主義的風險進行防范。
關鍵詞:網絡;無政府主義;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5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6-0447-02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強調了網絡問題,例如:“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等。因此,國內學術界加強了對于網絡無政府主義的研究,業已取得了不菲的成果,為了進一步突破已有的理論難題,本文擬對網絡無政府主義的形成、危害進行詳細梳理,以加強風險防范研究。
一、網絡無政府主義的形成背景
無政府主義(Anarchism),又稱作安那其主義,源于古希臘語,意為“沒有統治者”,因此被譯成無政府主義。它是政治哲學思想,其基本立場是要求民主,反對任何集團或者個人統治。網絡無政府主義區別于傳統的無政府主義,在于借助互聯網宣傳思想主張,以網絡為生存空間。
第一,從歷史淵源來看。網絡無政府主義是無政府主義的變形。無政府主義起源于西方,具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在古希臘時期,有些學者提出了無政府主義的思想主張,以斯多葛學派的芝諾為主要代表,與柏拉圖的共和政體和烏托邦相對。在東方,老莊的思想主張蘊含了無政府主義,如《莊子在宥》篇指出:“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老子的“無為而治”等,與現代的無政府主義相似。近現代以來,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時期帶來的理論具有明顯的無政府主義色彩,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封建專制、建立民主社會。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蒲魯東、克魯泡特金、巴枯寧和施蒂納推動了這一理論的發展。在這一思潮的推動下,無政府主義運動對于各國的要求自由和民主的革命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對青年毛澤東時期先驅人物也產生了影響。之后,無政府主義趨以沉寂,但隨著現代互聯網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無政府主義再度甚囂塵上。
第二,從時代發展來看。互聯網的出現及其技術結構,為網絡無政府主義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這是因為互聯網技術采用的是靈活的星狀分布式結構,網絡中的每臺計算機都必須連接到網絡終端才能上網,然而這種終端呈現星狀式分布,突破了現實社會集權中央等級式結構。互聯網的去中心結構、點對點技術,以及博客、微信、QQ等社交軟件的開發,很大程度上為個人提供了自由和便利,但這些特性也為網絡無政府主義者利用。同時,由于我國存在貧富差距拉大、就業、教育和醫療等難題,這些問題刺激著人們尋求減壓的方式。而這些因素,都加劇了網絡無政府主義的發展,為其提供了物質技術基礎和網絡使用者。
二、網絡無政府主義的影響
網絡無政府主義,作為網絡空間的一種社會思潮,其主要的接受群體是青少年,表現形式是黑客、網絡水軍、網絡暴民和閃客等,因此對于我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挑戰,甚至對于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不好影響。
首先,網絡無政府主義將會削弱甚至瓦解主流意識形態。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陣地。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各大媒介的不可替代品,成為生活必備需要之一。隨著網絡技術發展和普及,現在中國網民首超8億,同時網絡也成為虛擬的新場域。然而,網絡無政府主義所主張的反對政府和權威、反對管制,主張自由、民主等思想,會對網民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遇到社會熱點事件,往往會導致思想和行動上出現反常,沖擊社會主流價值觀,動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因此,為了切實把控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必須加強對于網絡無政府主義的控制。
其次,網絡無政府主義對于我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大挑戰。據《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當代青少年接觸互聯網的年齡提前,大多處于6-10歲,并且具備較強的網絡使用能力。大多青少年網絡行為主體,由于分辨能力差、處于叛逆期,喜歡標新立異等心理因素,易受網絡無政府主義所主張的質疑和反對權威等思想影響,對于學校教師或家長的教導容易違逆,反對和抵制家長或者教師的權威。同時由于網絡空間魚龍混雜,充斥著各種的垃圾信息,這些都對未成年人的“三觀”產生了消極暗示。正如在《烏合之眾》中指出的“孤立的個人有對刺激反應的加工能力,而群體卻缺少這種能力”,青少年群體受到網絡無政府主義的影響,會使他們出現網上與網下認知出現偏差,往往會做出沖動和應激的舉動,這也會使學校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網絡無政府主義的風險防范
馬克思曾經指出:“意識形態的陣地,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的思想如果不去占領,那么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就會去占領”。因此,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大力實施網絡強國建設,切實采取相關措施加強對網絡無政府主義的治理,把控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
第一,加強網絡社會控制。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為了國家安全,政府必須加強網絡社會控制。首先,政府應該完善網絡管制法律,建立相關的懲罰機制,規范網站審核及運營商治理。其次,培養專門的網絡監管人才,造就高素質的網絡把關人,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最后,明確加強網絡社會控制,不是搞網絡專制而是要適當合法對網民開放,確保言論自由,這需要對網絡無政府主義進行適度的管控,取締其不好的一面。
第二,暢通公民利益表達渠道。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的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由于缺少有效解決人民利益問題的表達通道,這就給無政府主義者憑借網絡媒介大行其是以可乘之機。可以說,網絡無政府主義與公民利益表達渠道受阻有直接關系。為了根本解決問題,讓人民群眾有處訴求,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暢通民意表達渠道,通過開辦協商平臺,利用互聯網開通政府微博,意見郵箱,密切政府與群眾關系,讓人民有問題有處申訴,從而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第三,學校、家庭和社會加強宣傳引導。當前,我國面臨的諸多社會矛盾,容易給人們造成思想困惑,被網絡無政府主義思想所侵襲,認為這才是真正民主。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通過開展相關的宣傳活動加強引導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應該教導子女上網注意安全,不可接觸、輕信陌生人,對于疑問要多溝通交流,經常關注子女的思想動態。在學校中,學校要加強網絡道德文化教育,讓學生認清網絡利弊,同時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先進理論破解歪風邪說。在社會上,政府要及時關注網絡社會輿情,面對網民群體的疑難困惑,政府相關部門要及時通過新聞媒介發聲,對相關問題做出回應。
網絡無政府主義的思想主張迎合了大眾的利益訴求,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問題,因而有其產生的社會基礎和物質技術基礎。但是它的存在卻削弱甚至瓦解了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利于社會長治久安。因此,要通過制定網絡法律,暢通公民利益表達渠道,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防治體系,切實加強教育引導,牢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