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焰青 李莉
摘要: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聯合辦學的必要性,以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簡要概述了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了聯合辦學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職院校;服務類專業;聯合辦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5-0474-01
一、聯合辦學的必要性
當今高等教育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在學生高考填報志愿時,高職院校成為學生們的“接盤俠”且不受家長們的認可,對于高考不理想的學生,復讀成為很多高三畢業生的另外一種選擇。近五年來,河北省高職院校數量增加且生源面臨下滑趨勢,高職院校的生源進入瓶頸期,嚴重影響學院的發展。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普遍存在著共性問題:學生無法對口就業;即使對口就業,無法適應崗位需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嚴重脫節現象。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國家的重大戰略,職業教育的人才供給是京津冀地區企業人才需求的重要來源,這就要求京津冀職業教育也要協同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文件亦指出“要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專門人才”。而校企合作是一種辦學運行機制,它是以市場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的,企業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是體現高職服務區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在區域協同發展中扮演著粘稠劑的作用,開展校企合作,將京津冀高職院校和有影響力的企業納入這個生態當中,校企雙方在需要的資源上、管理上、技術上等方面進行協同,能夠推動京津冀深度協同發展。因此,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勢在必行。
二、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簡述
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第四所、長江以北唯一的一所由縣級財政投資舉辦的公辦全日制高職院校,學院座落于河北三河經濟開發區,毗鄰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立于2010年2月,當年9月首次招生,截至目前,不到九年的辦學歷史,是一所非常年輕的高職院校。我院現有招生專業20個,服務類專業眾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空中乘務、民航安全技術管理、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國際郵輪乘務管理等多個專業。
我院以服務類專業為典范,率先采取“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專業共建的2+1”人才培養模式,即前2年在我院培養,師資共享,由校企雙方聯合教學,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第三年在企業培養,我院配合相關工作,由企業安排就業;校方提供場地,企業負責投資建設實訓室,使用權歸校方,產權歸企業;各自獨立收取費用,校方收取國家規定的標準學費,企業收取委培費;校企雙方聯合招生,以企業招生為主,先由企業對有意向的學生面試,然后由我院對合格的學生進行錄取,錄取的學生均為訂單培養,學生入學即與企業簽訂《培養就業協議》,對于達到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畢業生均由企業安排就業。
空中乘務、民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是我院與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團2017年6月聯合辦學開始共建的專業,對于成績合格的畢業生均安排在民航系統內就業;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是我院與北京商鯤教育控股集團2018年1月開始聯合辦學共建的專業,對于成績合格的學生均安排在高鐵系統內就業。這三個專業的聯合辦學,帶動了學院其他專業的發展,不到一年的時間,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無人機應用技術、軟件技術先后與相關企業聯合辦學,訂單培養。目前,學院其他專業也在朝這個趨勢發展。
三、聯合辦學取得的成效
我院是一所年輕的學院,2010-2013年,學院發展較快,每年招生達1000余人;2014-2016年,學院處于倒退狀態,每年招生僅700余人,學院教職工待遇一般,教職工辭職人數逐年增多。2016年11月29-12月2日,河北省評估專家組蒞臨我院檢查指導人才培養工作,深入了解我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2017年4月,省委領導高度重視,對我院書記、院長重新進行了任命。自此開始,我院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產業定位是高端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廊坊燕京職業技術學院秉承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以服務類專業為突破口,率先采取“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專業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空乘專業為例,2014-2016年,每年招生不足30人,2017年招生達54人,2018年招生達72人,預計2019年招生將突破200余人。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是2018年新增專業,首次招生達128人,2018年學院總招生錄取人數達1637人,實際報到1520人,比2014-2017年的年平均招生兩倍有余。招生取得了喜人的結果。
實訓室建設方面,近兩年來,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團投資建設了波音737-800航空模擬艙、安檢實訓室、形體禮儀實訓室和化妝實訓室,總計160萬元左右。北京商鯤教育控股集團投資建設了“復興號”高鐵模擬艙以及形體禮儀、化妝實訓室,總計100萬元左右。
師資方面,每學期企業都提供具有特長的師資來我院授課,例如,形體、禮儀、化妝以及其他專業課,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校企雙方師資互補,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
基于以上成效,三河市政府充分肯定我院取得的成績,在我院領導的積極爭取下,按照國家相關文件精神,三河市政府決定對我院全體教職工提高績效工資待遇,按照三河市績效工資指導線人均的1.5倍核撥,由學院內部自行分配。學院全體教職工熱情高漲,極大的提高了工作積極性。
目前,我院正在推進課堂文化、宿舍文化、實習實訓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