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熊慧璇
摘要: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助力環境監察工作再上新臺階,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率和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了新時期環境監察面臨的形勢,以及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意義和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環境監察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對提升環境監察能力和效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環境監察;信息化;新時期;環境執法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5-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118
Abstract: Rely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help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work to a new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has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faced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new era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ization in a targeted manner, and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apability and efficiency. Realistic meaning.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formationization; New era;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負荷持續增強,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環境執法,提升環境監察執法的效率,突出環境執法地理、時空、交通等因素限制,需要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環境監察質量。為此,2012年,吉林、河南、湖南、安徽等四省份率先試點環境監察執法信息化建設,有效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率和效果。
1 新時期環境監察面臨的形勢
1.1 環境監察要求更高
2015年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這部被成為史上最嚴環保法,提升了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和密度。此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條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的頒布和實施,對環境監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環境監察工作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新需要。
1.2 業務流程調整較大
隨著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環境監察業務流程也出現了重大調整。例如,2015年,國家已經啟動了新的排污收費平臺,排污收費機制、收費標準以及收費流程產生重大變化;新的環境稽查辦法也對稽查流程作出相應調整;《環境保護法》擴展和升級了行政權力,這些新變化也要求環境監察業務流程方面做好相應的升級改版,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
1.3 環境監察任務加重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政府和普通群眾對環境問題更為重視,對環境的要求也更高,普通群眾可通過12369、96110熱線,以及局長/市長信箱等渠道舉報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投訴量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這就要求廣大環境監察人員及時做好答復和反饋,對環境監察效率和質量要求更高。
2 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意義
2.1 提升環境執法效率
傳統依靠人工為主的環境監察執法手段單一,執法效率低下,待執法人員抵達現場時,也只能依靠現場有限信息以及排污企業的現場情況作出處理,難以對排污單位的排污行為進行全面的核查。利用環境監察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在第一時間查詢企業審批、試生產、驗收等信息資料,現場作出執法處理決定和整改要求。
2.2 緩解事多人少矛盾
環保事業的重要性逐漸為各級政府所認可,尤其是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時期,排污單位增多,基層環境監察執法人員事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利用環境監察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快速作出處理決定,有效環節這種矛盾。
2.3 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近年來,各地在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環節突發事件的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整體呈現出上升態勢,加之,人民群眾環保意識的增強,對改善環境質量、處理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快速實現信息查詢、在線環境監測以及污染源監控數據查詢等,快速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為應急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
3 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監察信息化基礎薄弱
環境監察信息化水平普遍薄弱,尤其是基層環境監察部門,環境監察信息化硬件和軟件都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監察工作量的需要。導致環境監察信息化基礎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經費投入的力度不夠,重業務輕監管的現象較為普遍。對4G新型網絡應用于監察信息的自動采集和快速傳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涵蓋各級環境監察部門的環境監察的專業化網絡平臺尚未建立。
3.2 監察信息化標準有待完善
標準化是環境監察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和內容。近年來,政府及環保部門加快了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規定,以及環境監測等行業標準的制定,但環境監察信息化標準體系遠遠不能滿足環境監察信息化工作的現實需要,導致環境監察過程中采集的信息數據、監察業務流程等難以在部門間流暢的傳輸和應用。如,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監察數據聯網缺少必要的標準規范支持,導致不同地區、不同部門采集到的環境監察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標準不一致,導致環境監察過程中各應用系統之間無法及時有效的實現互連互通互用,“信息孤島”現象較為突出,標準體系建設已經成為制約環境監察信息化的重要“瓶頸”。
3.3 監察信息化素能有待加強
環境監察信息化推廣及應用需要一支綜合素能較強的監察執法隊伍。但從目前環境監察工作的現狀來看,執法人員的環境專業知識理論功底扎實,但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其短板,信息素能不強的問題成為制約環境監察執法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基層環境監察部門,無論是環境監察信息化人才數量,還是信息化業務素能都較為滯后,無法滿足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現實需要。
4 做好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對策
4.1 加大環境監察信息化建設力度
針對環境監察業務的變化,持續加大環境監察信息化基礎建設的資金、技術等投入力度,把環境監察信息化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實行專款專用,切實改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購置環境監察執法信息化必備的儀器設備,以及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統一監察信息化應用系統,滿足日益增長的環境監察工作的信息技術需求。
4.2 完善環境監察信息標準化建設
環境監察業務標準規范是指導環境監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環境監察的信息化建設也要通過完善的標準和制度作為保證,推動環境監察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建設,建立統一數據交換標準、信息采集標準等,積極做好環境監察信息采集、處理、反饋、查詢等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環境監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通過建立一套統一的標準體系,實現監察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整合。
4.3 提升環境監察信息人員素能
滿足環境監察信息化發展需要建立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既要掌握環境監察等業務理論知識,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建立結構合理、規模適中的人才梯隊。既要注重環境監察信息化管理人員的素能培育,也要加強環境監察信息化執行層和技術層隊伍培養,建立不同年齡、專業知識結構的人才隊伍,滿足新時期環境監察信息化工作的現實需要]。
參考文獻
[1]劉凱,彭理謙.新形勢下成都市環境監察信息化建設探索[J].四川環境,2016(1):149-155.
[2]黃英杰.環境監察信息化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3):158.
[3]韓翠芳.關于環境監察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9):180.
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簡介:李輝(1967-),男,漢族,大專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察、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