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陣陽
摘 要: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學習精神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學風建設是高校校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學風建設不僅是高校的靈魂,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力保證。優良的學風既可以推動高校培養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也可以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關鍵詞:學風;學風建設;有效途徑
一、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高校有三大功能,分別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而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風建設必須先行。
1.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會議上提出“四個堅持不懈”: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由此可見,學風建設是習總書記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高校教育者,必須要貫徹與落實。
2.2018年6月21日在成都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部長提出促進“四個回歸”: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貧w常識,就是學生要刻苦讀書學習,回歸本分,就是教師要潛心教書育人。圍繞學生學習、教書育人,抓好學風建設是對“四個回歸”的重要體現。
二、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學風建設未形成合力。
目前高校學風建設的管理機制條塊分割,責權不清,在一些職能部門和教師眼中,學風建設是輔導員的工作,學風好壞是考核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工戰線孤軍奮戰,未能形成建設優良學風的有效合力。其次相當一部分專任教師思想上重科研輕教學,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項目研究中,而課堂教學則是以應付的心態完成。部分教師甚至以“課題多、壓力大、沒時間”為借口,索性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幫忙代課,課堂教學大打折扣。一些學生反映有些老師課堂授課內容陳舊、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上不上課一個樣,學不學一個樣,課堂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
2.網絡對學風建設產生很大的沖擊。
數據顯示,我國網民比率高達85.8%,網絡以及網絡文化以超乎想象的力量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有學者指出“蒸汽機帶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互聯網將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網絡世界,各種思想觀念、價值理念充斥其中,網絡上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良莠不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網民快速發展,人人都是自媒體,微博、微信、QQ等各種社交軟件受到大學生的熱力追捧,網絡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模式、價值觀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為網絡所吸引,沉迷于上網。隨著手機上網的便捷,大學課堂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低頭族”、“拇指族”,這些學生雖然人在課堂,可心在網絡。以至于一些學?;蛟合档墓芾碚吒鞒銎嬲腥纭皼]收手機、人機分離”等來加強課堂紀律。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同學因沉溺于網絡而影響了正常課程的學習,課程考試不及格,學籍異動情況大幅上升。
3.學習目標不清,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當代大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親朋的呵護,自我意識強,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一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是在父母的緊盯和老師的嚴管一系列高壓政策下才考上大學的,而他們一旦進入大學相對比較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加之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就很容易散漫,失去學習目標。筆者曾對本專業的新生進行過一次“為什么上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的學生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要上大學,他們或者認為上大學是父母、老師的愿望,或者認為是高中的延續,是順理成章的事等等。學習的目標不明確、不一致,導致學生學習的態度也不一樣。目標明確的學生,學習刻苦、積極主動;目標不清的學生,則往往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較差,一部分學生則抱著混文憑的心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三、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有效途徑
1.樹立正確的學風建設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高校學風的建設過程中,學生處于最重要的主體地位,因此,要充分將高校的求學態度、治學風尚及善學風格與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在一起,也即在高校學風建設的過程中,既要充分體現出大學精神及核心價值,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如體現在教學中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樹立“授業解惑”的教學觀念,亦要致力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激發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在高校學習中有了主動性、興趣性,人人樂學,人人好學,高校的學風建設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2.積極發揮教師的指引作用,充分發揮教風促學風的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第二家長”,由此可見在學生的學習中教師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校學風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教風促學風。高校教師對學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因此,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端正教學態度,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自身淵博的知識去感染學生,用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以引導良好學風的形成;此外,教師亦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其不僅要致力于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亦要言傳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以引導其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為高校良好學風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立健全的學風建設管理體系,加強學風建設管理的規范性
健全的學風建設管理體系是加強學風建設的最強有力的保障,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同時,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起著進一步的強化和監督作用。因此,在高校學風建設的過程中,要完善學風建設的管理體系,既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健全獎懲制度,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破壞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生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懲罰,嚴重者可以給予記過處分并在全校通報批評甚至是開除學籍,為學風建設提供“硬性”的制度保障,以便于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同時,亦要加入“柔性”的管理因素,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
四、結語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本科教育是大學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戰略地位的教育。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應該以學為本,我們應該圍繞“學風”做文章,做到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知識體系教、價值體系育、創新體系做,傾心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龔素樂,周赳.發揮專任教師在大學生學風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2 (12).
[2]陳凡.加拿大高校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理念和實現路徑——基于安大略省6所院校的實踐[J].外國教育研究,2016 (04).
[3]閆巖峰.提高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3 (09).
[4]陳玉棟.試論高校學風建設的概念、主體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 (04).
[5]楊妙春,王宏.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9 (06).
[6]王巧玲.高校學風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