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華
【摘要】體驗,就是以實踐活動與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對實踐與經歷的體會,使主體學會反思,把握知識與技能.《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感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體驗學習,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實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實踐與思考;創(chuàng)造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中,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體驗,就是借助實踐來感知與了解周圍事物,是一種具有感情色彩與主觀經驗的心理感受.
一、結合生活,增加學生體驗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也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因此,在進行體驗學習時,教師需要借助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誘導他們將已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生活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知識的形成.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帶有生活化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知識與有關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以增強學生真實體驗,使其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把握知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認識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去發(fā)現、去思考、去探究,進而構建知識,提高思維與實踐能力.
如,學習“認識鐘表”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可要求學生制作一個“鐘面”,然后學生在家借助圖畫紙、紙殼等材料,根據家中鐘面動手實踐,在家長的輔助下設計了各式各樣的鐘面,在鐘面的制作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實踐體驗,使其獲得更多的知識,為課堂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問題:“鐘面上有什么?”(數字)接著要求學生指著鐘面上的數字,由小到大的讀一讀.然后呈現僅有12,9,6,3這些數字的鐘面,提問:“你們知道鐘面上沒有寫數字的地方是幾嗎?”然后教師指著未寫數字的位置,要求學生講一講是哪個數字,鐘表是學生生活中較為熟悉的,有些鐘表數字不全,抑或沒有.通過認識鐘面數字后的延伸,可以充分發(fā)掘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來分析與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方位地體驗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二、交流合作,啟發(fā)學生感悟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能力等有著明顯的差異,若教師利用得當,則是有效的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交流合作,以營造出活躍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合作探究,積極思索與感悟,實現資源共享.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tài),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構建知識.
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一”時,首先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游戲:你們桌子上都有4個蘋果,請你把它們平均放在兩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怎樣用一個算式和數字來表示.
學生1:4÷2=2,然后再接著把1個蘋果平均放在兩個盤子里,怎么放?學生2:每個盤子放半個,是12個.
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導出本節(jié)新知識.最后再把1個蘋果平均放在四個盤子里,怎么放?每個盤子放幾個?
學生分組討論,動手實踐,交流探討,教師巡視.學生3:每個盤子里放半個的半個,用分數表示我想應該是14個.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簡便易行、直觀具體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分蘋果中觀察、感悟、交流、探討,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突破了“平均分”這個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自主探究,強化學生實踐
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數學學習不僅僅是知識認知與理解的過程,更是問題探索的過程.換言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碰到的數學知識,就是他們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主要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很少,這就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體驗.因此,在小學數學體驗學習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體會數學獨特的魅力.
如,學習“圓的認識”后設計游戲:學生站成一排橫隊,距隊伍2米處放一個玩具機器人,大家套圈,套中了就送給這名學生.但在后來套圈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不公平,怎么辦呢?讓學生感悟應站成一圓圈或站成縱隊才公平,更好地體會“在同一個圓內半徑都相等”.學完“用字母表示數”后,隨意取出一本書,問它有多少頁?學生有的搖頭,有的茫然,過了一會兒恍然大悟:“這本書有x頁.”“有a頁.”“有b頁.”……我們的教學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
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chuàng)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里去,和他們一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共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學生共同“體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