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春林
摘要? ? 介紹了廬江縣冶父山鎮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分析了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從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為當地農業經營主體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業經營主體;現狀;問題;對策;安徽廬江;冶父山鎮
中圖分類號? ? F32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2-0233-02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強調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1-2]。廬江縣冶父山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鎮,在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營、發展、增效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經驗,通過對冶父山鎮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有利于針對性地找到相關對策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1? ? 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1.1? ? 農業經營主體加速發展
近年來,冶父山鎮以水稻種植、大米加工、綠化林木、水果種植、稻蝦連作種養、鐵皮石斛種植等為典型代表的122 家家庭農場和77家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據冶父山鎮統計辦公室統計資料,到2018年底,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達到218個。這些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了1 058戶就業增收,解放了農村勞動力,推動了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激活了內生動力,是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的主要力量。棲鳳谷休閑度假景區、晴嵐新村、鋪崗中心村、張大泉產業園、四海山莊、龍池生態產業園、二寶黃桃產業園等20多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茁壯成長,已逐漸成為冶父山鎮鄉村旅游的閃亮“名片”,走出了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馬崗湖羊、三哥黑豬、幸福土雞不僅形成規模特色,還與電商相結合,產品遠銷深圳、廣州等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1.2? ? 農業經營主體規模作用顯著
在政策引領力的作用下,人們思想觀念轉變加快,創新能力增強,農業經營形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新模式新業態。冶父山鎮有林地3 073 hm2,2008年前主要以松樹、雜樹為主,雜草叢生,春秋季節火災多發,鎮、村干部都成了救火隊員;如今,林地開發生產專業合作社、有限公司、家庭農場達62家,開發改造林地1 106.4 hm2,占林地總面積36%,近3年主要林區已無火災發生。全鎮86個水稻生產種植大戶,優質水稻種植達到95%以上;養殖水面新增392.6 hm2,占可養水面的35%;創新出三岔林下養殖、馬崗千畝稻蝦種養新模式。二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民創收渠道增加。以鋪崗村一農民為例,其長年以務農為業,家庭生計勉強維持;3年前土地流轉給了種田大戶,閑暇后該農民在某小區擔任門衛,工作8 h/d,月工資1 800元,收入是原來在家務農收入的4~5倍。還有部分農民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務工,承包耕地流轉后長年在家庭農場務工,年務工收入達到1.2萬元。在冶父山鎮,僅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吸納就業2 876人,同時從農業轉移勞動力3 590人,為農民增收發揮了一定作用。
1.3? ? 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增強
廬江縣九草春鐵皮石斛有限公司在冶父山鎮梁崗村流轉土地54 hm2,種植鐵皮石斛,帶動當地老百姓75人在公司務工。稻香甜米廠是規模以上稻米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所有訂單全部是優質大米,有力地帶動種田大戶全部生產優質稻。廬江縣祥瑞湖羊養殖有限公司2018年以“公司+農戶”的模式與524戶貧困戶簽訂合同,通過公司送羊種、貧困戶飼養、公司回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實施產業脫貧計劃,效果顯著,貧困戶戶均增收1 200元。
1.4? ? 農業經營主體輻射效應加大
冶父山鎮明圣村二寶黃桃種植專業合作社,2015年種植黃桃2.67 hm2,該品種很受消費者歡迎,平均效益是水稻的4~5倍;2018年明圣村黃桃種植,增加了40 hm2;2019年又增加了80 hm2,黃桃種植已輻射到周邊鋪崗、三岔、田埠和幸福村,全鎮黃桃種植達到220 hm2。
2? ?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 經營者素質不高,人才缺乏
對全鎮218家農業經營主體的統計表明,全部管理人員為276人,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8人,高中學歷的有15人,初中以下學歷的有195人,分別占2.9%、5.4%和91.7%;有農業專業技術的只有3人,僅占1%;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者主要為本地人,且大多數原是農民,改行從事管理,其對科學種田、科學管理有著強烈的愿望,但對新知識接受較慢,專業技術和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2? ? 專業化能力不足
全鎮200多家農業經營主體,大多是“作坊”式家庭經營。以水稻種植為例,品種選擇自行其道,成熟期不一致,品質也參差不齊,無法成片、成規模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創建品牌難度大。廬江縣是產糧大縣,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但產糧大縣的效益優勢無法體現。
2.3? ?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一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種田大戶的獎勵補助少。2018年廬江縣對一個縣級示范家庭農場僅獲獎補1萬元。實行稻蝦連作的獎補規模要達到13.33 hm2,但冶父山鎮有30%的種田大戶,戶均耕種還不到13.33 hm2。國家對承包耕地實行綜合補貼,但這部分補貼是直補到耕地承包戶,流轉土地的種田大戶卻無法享受到補貼。
2.4? ? 抗風險能力不夠
農業經營主體無論是在抵卸自然災害還是在承受政策性風險方面都明顯存在不足。在2017年國家調整糧食購銷價格的沖擊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稻香甜米廠因已訂立的合同無法修改,僅這項政策性因素虧損了200萬元;一種田大戶租種了耕地48.7 hm2,由于合同訂立較早,無法預見政策調整,僅此政策早秈稻虧損1 500元/hm2,晚粳虧損3 600元/hm2。廬江縣九草春鐵皮石斛有限公司2017年因降雪壓倒雙層鋼架大棚7萬m2,損失1 000萬元,由于鐵皮石斛經濟價值高,保險公司不予投保,損失全部自擔。
2.5? ? 農業長期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
一是農業生產利潤微薄,且抗風險能力弱。一些種田大戶沒有長期耕種的心理預期,因而沒有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愿望,肥料的投入也是以化肥為主,急功近利。二是農業基礎設施投資巨大,非一家一戶能夠實行。三是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待辦事宜很多,難有資金或很少資金投入到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2.6? ? 農業經營主體融資困難
一是融資門檻太高。金融機構大多未把大型農機具、農業經營場地、大棚、果園等納入抵押范圍,對農業經營主體無任何傾斜政策,大多種田大戶無法從銀行貸到款。一種田大戶2017年租種耕地48.7 hm2,無法從銀行貸到款,2019年只能放棄部分承包田。二是擔保平臺太少、程序復雜、可操作性不強。一種田大戶2018年11月申請易農貸并經省擔保公司審核授信20萬元,但還要鎮政府、縣政府批準并提供擔保才能最終獲得貸款,直到2019年4月還未下款。三是政策性支持力度不大,農業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抵押融資還存在障礙,政策性支持力度不夠,金融部門積極性不高,離“最后一公里”還很遠。
3? ? 對策
3.1? ? 提升管理水平,加快人才培養
一是各種不同的農業經營主體要認識到經營管理和農業技術是農業經營主體的“兩條腿”,要取得好的收益,缺一不可,因而要加強學習,提高知識積累,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二是政府部門要把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納入人才培訓計劃,對其加強技術培訓,切實提高生產技能、管理水平。
3.2? ?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依法依規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充分認識到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作用,要加大政策性引導力度,提高補貼水平,農業綜合補貼應補貼到種田大戶,提高種糧者積極性[3-4]。二是加大技術支持力度。政府部門要送技術下鄉,農業高端人才要經常下基層講課,傳經送寶,縣鄉農業技術員、農業經營管理員要擔負起專業人才的責任,要到基層到一線指導。三是金融支持。金融部門要創新產品,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鋪路;國家應盡快實施農村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林權抵押融資;省、市、縣要建立農業政策性擔保機構,多管齊下,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四是擴大農業保險范圍,對農業生產做到應保全保,降低各類經營主體的經營風險[7]。
3.3? ? 加大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解決農民后顧之憂
農業規模經營離不開機械化耕作,要做到旱澇保收,離不開良好的水利設施。干渠、水庫、排灌設施建設僅依靠一家一戶或個別經營主體無法完成,政府應每年都要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還要逐步建立起高標準基本農田。
4? ? 參考文獻
[1] 阮榮平,曹冰雪,周佩,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2615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7(11):17-32.
[2] 趙曉峰,趙祥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與小農經濟的發展前景[J].農業經濟問題,2018(4):99-107.
[3] 韓旭東,楊慧蓮,鄭風田.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化發展[J].改革,2018(10):120-130.
[4] 汪發元.中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比較及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0):26-32.
[5] 黃祖輝,俞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10):16-26.
[6] 陳曉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上的致辭[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1):4-7.
[7] 張揚,鄭曙峰,朱加保.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及其對科技的需求[J].現代農業科技,2014(5):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