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靜妍
【摘 要】《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中包含了電子技術、電工技術、液壓與氣動、PLC控制技術、電力拖動、機械原理、電機技術、傳感技術、觸摸屏、網絡技術等前導課程,并將這些課程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和研究。
【關鍵詞】自動化生產線;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TP278-4;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7-0153-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072
隨著國家對于制造業地越來越重視,企業對于設備的安裝、維護、保養的人才需求迅速增多,高職校對于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應該緊跟社會腳步,為社會培養出這方面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一般是在第六學期左右開展,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其中包括了電子技術、電工技術、液壓與氣動、PLC控制技術、電力拖動、機械原理、電機技術、傳感技術、觸摸屏、網絡技術等前導課程,并將這些課程連貫起來,形成知識體系。
1 教學目標
本課程“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以亞龍YL-335B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為教學載體,該設備來源于企業的崗位需求,該項目的技能大賽也為課程內容的選取、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的具體實施提供了參考。企業全程參與教學,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開發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得所學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適應企業。教學內容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標準和要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使用PLC可編程控制器的編程,結合設備上的機械結構,對程序進行控制,完成整個生產線的軟件、硬件設計,并對參數進行調試,最終使自動生產線得以自動運行。
硬件部分包括工作單元的機械安裝和各部件之間的調整,各種二線制、三線制、光纖、電感傳感器的安裝和調試、氣動回路的安裝和調試、電氣控制電路的電氣設計與安裝。軟件部分包括PLC可編程控制器的編程、組態界面的實現、電機參數的設定以及單站的調試、系統的聯調等。
2 教學方法
(1)在教學方法上側重于編程的訓練。在自動化生產線編程中有的有上百條甚至上千條指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程序太長出現錯誤或者思路混亂,最終導致調試不成功。所以我們將整個控制系統分成自動復位、急停、自動控制、零件計數、信號燈閃爍等多個任務。再將這些任務分配給學習能力不同的組員完成,是最后再由一個學生整理成一個大的程序。調試成功以后,組員之間互換任務,互相指導學習,達到每個人都有收獲的目的。
(2)教學上從“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每個工作任務都有設定目標、分析、決策、項目實施、項目檢查和分析評估,將多種技術融合在一起,在完成工作任務并提交成果。學生團隊是學習的主體,構建了生產線的元件選型—設備安裝—信號測試—程序設計—調試的實施過程。教師是指導者,對學生的困惑給予引導和幫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上采用情境化教學,在實訓室的建設中重視企業場景,營造逼真的體驗環境,建立“情境島”,將教學環境與生產環境無縫對接。教學過程分校內和校外教學兩種,在校內的教學中,以校內主講教師為主,企業兼職教師協助,帶領學生模擬典型的工作任務。在校外的教學中,以企業兼職教師為主,校內兼職教師協助,帶領學生參與真實的工作任務,實現了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情境教學,做到與企業零距離。
3 教學評價體系
在技能大賽中,競賽試題一般選擇企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并且按照職業崗位完成工作任務的賽題,我們的教學評價依據“國家維修電工”和“可編程序系統設計師(三級)”的知識技能要求,結合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從專業知識、方法能力、職業技能、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考核。考核過程嚴格按照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為學生進入企業,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 結束語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建設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通過設計教學情境,使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一致,保證了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改革也帶動了師資力量及實訓等軟硬件條件的建設,新的教學模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海波,等.《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4,13(2):22-25.
[2]田曉娟,李景瑞.淺談自動化生產線控制實踐教學思路[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3]趙建偉.高職《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施[J].工程技術,2013年第33期.
[4]田紅彬,吉煒寰.“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的參與式教學課程開發[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2).
[5]孫慧平,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置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7,(3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