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力 張靜 劉璐 鄭玲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現階段初中生物課堂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課堂教學活動化的必要性,并從合理設計動點,激發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有效實驗實現“活動化”;應用多媒體實現“活動化”這四個方面對活動化教學進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活動化;動點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7-008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040
“活動化教學”具有源遠流長的理論以及實踐基礎。在國外早期可以追溯到法國盧梭的“自然教育論”及后來美國杜威的“學校及生活”、“從做中學”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思想。在國內兩千多年前荀子提出的“學至于行之而止矣”的教育思想,到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都非常強調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在實際中做事,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后來,教學活動化的思想逐漸應用在各個學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也逐漸形成,它是指本著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探索,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下學習的原則,開展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這些活動既具有教育性、創造性以及實踐性,同時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它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1]。
針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初中生物課堂現狀及問題,對當下初中生進行了簡單的調查,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查閱資料文獻,對初中生物課堂活動化進行了探索。
1 初中生物課堂的現狀及問題
1.1 生物學科不受重視
初中生物作為不參加中考的科目之一,很多農村的初中學校對生物學科不太重視,不少學校的生物教師并不是由專業的生物教師擔任。甚至有的學校,全校所有年級的生物課只有一位生物老師來教,教師的教學負擔很重,根本不能做到科學合理的教學。此外,很多學生和家長把生物看作副科,從思想上對生物的學習不夠重視,認為平時學不學習都無關緊要,更偏重把較多的學習時間用在主課上,在這樣的教學環境影響下,學生在生物課堂的參與度會大大下降[2]。
1.2 教學觀念落后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一些教師一味地追求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只重視對書本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3]。在這樣的觀念的影響下,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往往受限于成績的高低,很難體會到學習生物學的真正意義[4]。不得不承認,我國現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個性化的培養。甚至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意識往往采取忽略和抵制的態度。
1.3 流于形式的課堂活動
新課標中對生物教學改革要求的一大特點即為課堂活動。在實際教學中,課堂中的互動活動確實增加了,但質量普遍不高。活動形式單一簡陋,內容淺顯,活動徒有形式而無內涵,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較少,課堂并沒有真正的活躍起來[5]。
2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的必要性
2.1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是新課改的需要
《生物新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物的培養目標提出了較高要求,初中生的學習負擔比較重、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高效率地完成初中生物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就要將“活動”有效的引入課堂。
2.2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是生物學科本身教學特點的需要
生物學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想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通過實驗去解決心中疑惑,通過實驗讓自己的設想得到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要動手也要動腦,而學生們的觀察、動手操作、思考、探究以及討論正是生物教學活動性的體現[6]。
2.3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是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較為活潑、好動,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不滿足,喜歡去探索。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真正有效的學習應該是積極地、主動的。把教學內容以活動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們發現生物的趣味所在是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的關鍵步驟。對生物學的產生的濃厚興趣將引導學生們去主動的思考和探索,創新能力也隨之被激發出來[7]。
3 對“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趨勢的調查
為了了解初中生對“活動化教學”所持的態度,在洛陽市5所中學里各隨機挑選了一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對“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感興趣程度的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初中生對“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感興趣程度的調查結果
從以上的調查數據中可以了解到初中生對于生物學科活動化的教學形式有著極大的興趣,并且在實踐調查中學生們對生物學科活動化的教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帶著學生們的想法和建議進行了以下探索。
4 如何實現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活動化教學也在逐漸形成。要實現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下,帶著興趣與好奇去探索生物知識,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
4.1 合理設計動點,激發學習興趣
主張“科學、人文”的學習氛圍,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點”[8]。這種學習氛圍即是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它提供給學生較多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機會,為學生自我實現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其享受到學習快樂,同時也激發“動點”,使學生在愉快地在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比如,在講食物鏈和食物網這一節時,教師先給學生們看一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圖畫讓學生們來猜這個成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以引導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界弱肉強食又相存共息的生態環境,激發學生探究食物鏈的興趣。接著讓學生發言,說出校園或者自己知道的一些生物,這樣的問題雖然簡單卻能充分地讓學生的思緒動起來并且大膽的發言。
4.2 聯系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
任何學科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考慮到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可以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來創設問題情境,既讓學生感覺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又覺得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9]。
比如,在講《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節時,可以從這樣幾個問題導入“今天有沒有吃早餐?”、“早餐都吃了些什么?”、“早餐是在家還是在上學的路上吃掉的?”這樣幾個貼近生活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參與到課堂當中,并且順利引起學生對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態度的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間接經驗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創設生動、寬松的教學情境,比如結合大多數學生喜歡逛超市買食品這一現象,通過發問“大家平時去超市購物時,是如何選購食品的,都購買些什么,有沒有查看食品的保質期”等問題,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學生們都可以參與課堂活動,在活躍課堂的同時,學生們也會開始思考自己在購買食品時的關注點是否正確。通過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生物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生物的巨大應用價值及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0]。
4.3 有效實驗實現“教學活動化”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生命活動的現象和規律需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做實驗,深入領會知識的存在,也是活動化教學的一個體現。比如生物課堂上向學生講述:動、植物知識時,教師要讓學生們明白生活中看到的事物也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進行觀察,掌握相應的生物觀察法,就可以從微觀角度去區分動植物細胞。通過借助顯微鏡等一系列生物實驗儀器來了解自己“肉眼”很難看到的內容。在這之前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細胞臨時裝片,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后,觀察并畫下細胞的基本結構,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基本結構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和總結的能力,同時還能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11]。
另外,教師可以結合書本內容組織豐富有趣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12]。比如參觀科技館、博物館、動植物園、海洋館等,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創變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植物栽培、小動物飼養、植物種類調查等活動,讓他們與生物零距離的接觸,通過給校園的植物制作標示牌的實踐活動,培養他們對生物學濃厚的興趣,讓生物學真正的學以致用。
4.4 應用多媒體實現“教學活動化”
在生物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可以在“活化”教材的同時,使生物課堂充滿活力,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比如在講動物的行為的內容時,由于教材內容和實際環境有限,借助多媒體可以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示各種動物的行為特點,學生們可以看到那些平時看不到甚至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動物,會對動物的行為產生更多的好奇感與新鮮感,讓學生帶著極大的學習興趣來學習這節內容,他們會對動物的各種行為觀察地更認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13]。
5 小結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通過查閱文獻及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淺析了初中生物課堂的現狀,通多對初中生的調查,更加確定了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會呈現良好發展趨勢,通過合理設計動點、聯系生活實際、有效實驗、應用多媒體四個方面,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活動化進行了探究。實踐證明,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化,使教學效果提高了許多。但初中生物教學活動化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中繼續完善,不斷地創新與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促使活動效果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吳益.活動化教學在“植物的生殖”一節的運用[J].科中學生物教學,2016,08:63-64.
[2]史青芝.論如何提高中學生物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9,05:191.
[3]姜紅英.淺析如何建設高中政治教學活動化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62-63.
[4]孫穎,樸雪濤.基于大學生核心素養的通識教育課程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05:8-11.
[5]陳俊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9,09:34.
[6]黎福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4:255.
[7]高燕.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及其實現[J].學周刊:2015,10:73.
[8]張之峰.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04:87.
[9]李燕.高中生物教學中問題的設計與運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9,09:80.
[10]吳海強.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方式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019,02:88.
[11]丁云云,汪保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生物教學策略[J].2019,502:65-66.
[12]朱逢春.核心素養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9,01:58-59.
[13]華方銘.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9,2104: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