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成熟,其技術與理念逐漸對現代金融行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并形成了互聯網金融。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并對傳統商業銀行產生了難以預估的沖擊,使得銀行市場快速萎縮,給銀行發展帶來了巨大競爭壓力,迫使銀行采取合理對策加以應對。本文將簡單介紹互聯網金融,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并就銀行應對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影響;策略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與發展,對傳統銀行業務帶來了巨大影響。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資源等方面占據著先天優勢,而傳統商業銀行在信息化轉型方面還存在一定滯后性,無法搶占市場先機,面臨著中低端市場急劇萎縮的窘境。因此,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應對策略,是銀行在新時代背景下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簡單來說,互聯網金融就是將互聯網理念與技術滲入到金融行業所得到的產物,同時也是金融行業基于互聯網環境的全新發展形勢。在近年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也快速發展并逐漸趨于成熟,當前互聯網支付、線上融資與網絡營銷等,均是較為常見的互聯網金融形態。
1.互聯網支付
互聯網支付是網上交易的一種形式,主要表現形式為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其中又以第三方支付最為常見。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下,通常是以具備一定實力、信譽和資質的獨立機構,通過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和銀行支付結算系統相連的支付平臺,目前中國群眾最常用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是這種形式。第三方支付的賬戶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以鏈接形式、內部賬務簿記形式、快捷支付等類型最為常見。鏈接形式是指第三方與銀行網銀形成鏈接,在支付時通過鏈接方式從銀行賬戶中進行交易;而內部賬務簿記則是第三方為客戶提供的獨立支付賬戶。至于快捷支付,則是將第三方賬號與銀行賬號進行綁定,雖然客戶資金依舊存儲在銀行賬戶中,但在支付時無需經過銀行賬戶確認即可完成。
2.線上融資
線上融資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融資形式,是互聯網時代新興的融資渠道,當前主要包括P2P貸款、網絡小微貸與眾籌融資三種形式。其中,P2P貸款是指以互聯網為基礎,直接由個體對個體完成借貸操作,而P2P借貸平臺則為借貸雙方提供相應中介服務,例如拍拍貸、人人貸等都是典型P2P貸款平臺。與傳統銀行借貸形式相比,P2P借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平臺與完全自主兩方面,前者為P2P提供了大量用戶,后者則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自由的選擇。不過,P2P借貸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包括利息過高、預期未還款、安全保障不足等。而網絡小微貸則是由互聯網企業面向電商平臺客戶提供小額信用貸款的線上融資形式,例如阿里小貸、京東等均是其中的典型。在網絡小微貸模式下,互聯網企業會通過客戶在電商平臺、網絡支付平臺的交易信息,對客戶貸信狀況進行分析與評估,并為客戶提供短期小額貸款服務。至于眾籌融資,則是指在眾籌融資平臺發起融資項目,并以提供投資人一定回報的方式進行線上融資,例如天使匯、點名時間等均是典型的線上融資形式。
3.網絡銷售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眾理財形式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其主要提供基金銷售服務??傮w上而言,網絡銷售的基金可以分為自由網絡平臺與非自由網絡平臺兩種,前者是傳統基金銷售機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轉型結果,后者則是基金銷售機構借助其他網絡平臺實現在線基金銷售。除此之外,商業銀行也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了自身電商平臺,參與到網絡銷售之中。例如工商銀行的“融e購”就是典型的商業銀行電商平臺,并向客戶提供支付結算、融資、信用卡分期、基金銷售等綜合業務。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的影響
1.沖擊傳統商業銀行業務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造成了巨大沖擊,使得銀行業務范圍大量萎縮,主要體現在第三方支付、資金結算業務、代理及理財業務等方面。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更加對銀行金融服務方式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
第三方支付快速占領互聯網支付市場,導致銀行傳統支付業務受到沖擊甚至有被替代的趨勢。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傳統支付模式都需要客戶在銀行開戶,同時商業銀行需要在中央銀行開戶,這樣才能保障跨行交易、清算工作得以有效開展。而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機構,能夠利用互聯網優勢為客戶提供獨立的資金支付與結算服務,并且其支持的功能與銀行賬戶并不存在明顯差異。在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支付模式受到了第三方支付的巨大沖擊。
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與銀行賬戶掛鉤,但獨立于銀行資金結算體系的結算業務,當前最常見的形式就是使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在該過程中,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甚至可以完全被排除在資金結算業務之外。也就是說,如果第三方支付企業能夠繞過商業銀行并在中央銀行開立賬戶,那么其資金結算業務也可以完全繞開商業銀行體系,僅需移動通信設備就可完成支付操作。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資金結算業務并不存在明顯競爭優勢,很可能面臨大量客戶流失的窘境。
受限于市場環境與技術,銀行代理及理財業務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市場的主導性業務,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在客戶規模、沉淀資金、技術、市場環境等方面獲得便利,并嘗試開拓代理及理財業務市場。第三方代理及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必然會從原本由商業銀行主導的市場中分得大量資源,嚴重阻礙銀行該類業務的正常開展與發展。而這會進一步分流商業銀行存款,迫使銀行通過提升利率的方式保持存款量,從而導致銀行負債成本上升。
另外,互聯網金融在服務方式上比傳統商業銀行有著巨大優勢,主要體現在提供良好交互式服務體驗,為客戶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產品,注重互聯網技術對金融服務的完善等方面。而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模式還不注重客戶體驗,更不能充分把握客戶需求,自然會面臨大量優質客戶流失的困境。
2.對比凸顯商業銀行競爭優勢
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造成了巨大沖擊,但其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比凸顯了商業銀行競爭優勢,有利于銀行在互聯網背景下定制更為合理的發展規劃。首先,互聯網金融發展還不夠成熟,目前主要是以搶占中低端市場為主要目標,缺乏開展高端金融市場業務的能力。而商業銀行一直注重對高端客戶的把握與服務,早早占據了高端金融市場。而高端金融市場更加強調資金量與資金安全,這兩點正是當前互聯網金融所欠缺的部分,同時也是商業銀行的優勢所在。兩相對比之下,商業銀行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端金融市場發展優勢更為明顯,受到大量高端客戶的青睞。其次,在面向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時,互聯網金融的信貸業務主要是以大數據為基礎,而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則是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而展開。兩相對比之下,互聯網金融信貸業務的風險更難把握,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而商業銀行借助于自身資產端服務的優勢,能夠更好地開展企業信貸業務。
3.為商業銀行轉型提供動力與參考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也能充分利用互聯網理念與技術實現自身的創新轉型。實際上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競爭壓力下,商業銀行已經充分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必須盡快實現創新轉型,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參考經驗,包括經營模式、服務思維等。傳統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相比,前者最大的劣勢在于互聯網理念與技術等方面的落后,可以通過不斷創新實踐與嘗試加以彌補。而后者最大的劣勢就在于資金實力不夠雄厚,市場優勢也僅僅體現在互聯網用戶上,很難長期維持競爭優勢。隨著商業銀行與互聯網結合進度的逐漸推進,銀行更加重視大眾客戶金融服務市場,并能借鑒互聯網金融發展經驗,為客戶提供在服務體驗良好、選擇性自由的壟斷性融資收益。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1.結合互聯網理念轉變經營模式,維持傳統優勢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結合互聯網理念,對自身傳統經營理念與模式進行合理調整與轉變,構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經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充分認清傳統業務的優勢與問題,在改善問題的同時,充分挖掘傳統優勢。其中,互聯網金融雖然發展迅猛,但還沒有完全進入成熟階段,研究存在諸多缺陷與不足,尤其是安全問題最為嚴重。商業銀行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安全優勢,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提高傳統業務服務質量。
2.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互聯網金融業務
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有效應用,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關鍵。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自身信息技術的全面升級,同時積極拓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將競爭焦點由傳統業務市場轉至互聯網金融業務市場。一方面,銀行應當重在線支付模式的發展與完善,通過自身的安全、資本優勢搶占在線支付市場。另一方面,銀行需要借助先進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形式來留住及爭取客戶。
3.完善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配套體系
商業銀行與互聯網的融合,需要健全的配套體系配合。就目前而言,安全風險高是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問題,商業銀行在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時,必須構建健全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將傳統業務的安全優勢延伸到互聯網金融業務。與此同時,銀行還需要培養大量互聯網復合型人才,推動傳統業務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利用互聯網優勢的同時保持傳統優勢,構建更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健全互聯網金融制度等方式,促進自身與互聯網的有效融合發展。
四、結束語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受到了巨大沖擊,既包括傳統業務市場的萎縮和競爭壓力的陡增,也包括對比優勢的凸顯。銀行需要對互聯網金融與自身優劣勢進行全面對比,結合互聯網背景對自身劣勢進行改善,同時保持傳統競爭優勢,實現自身的創新轉型,以有效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影響。其中,借助互聯網理論、技術實現自身經營模式與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轉變與拓展至關重要,同時也需要完善相應配套體系,盡量打造智慧型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綜合化體驗。
參考文獻:
[1]王玉婷,馬慧子,王向榮.互聯網貨幣基金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溢出效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9(03).
[2]戴德寶,王瑾,薛銘.競爭主導下互聯網銀行與傳統銀行的競合博弈[J].財會月刊,2019(04).
[3]陳孝明,張偉,羅梓健.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穩定性的沖擊效應[J].學術研究,2019(01).
[4]馮璐,吳夢.互聯網金融對中國商業銀行利潤效率的影響研究[J].武漢金融,2018(10).
作者簡介:孫方思(1966- ),男,漢族,安徽淮南市人,碩士,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會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