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因此,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質疑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本文結合一年級的教材內容,分別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三方面,對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試著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進一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一年級;語文教學;質疑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課堂中,我們更多地依靠教、關注教,是一種單向灌輸的課堂。《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強調了課堂的轉型,強調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應關注學生的學和學生學的方式。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在平時學習中就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質疑能力
基于一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學情,一年級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的落腳點應該是培養興趣,教給方法。剛開始的時候,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就應該給予鼓勵。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慢慢引導,讓學生逐漸掌握最基本的提問方法。下面筆者就結合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來探討不同的質疑能力培養方法。
(一)拼音教學中,引導發現問題,初步形成質疑意識
在漢語拼音教學時,筆者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時,我故意在黑板上寫成yü。有同學立刻舉手發言:“老師,書上這個音節中的ü沒有點,而你寫的ü有點,你寫錯了。”其他同學也紛紛發現了問題。我對小朋友這種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行為及時給予了鼓勵,然后趁熱打鐵地用講故事和表演的方式告訴了他們整體認讀音節yu的正確書寫。小學生愛聽故事,又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答案很感興趣,因此聽得格外專注,自然記得也牢。我順勢引導學生:“我們還學過ü與哪些聲母相拼,要去掉兩點的?”學生很快想起了拼音規則:小“ü”有禮貌,見到“j q x”脫帽行個禮。從拼音教學開始,引導學生初步形成了質疑意識。
(二)識字教學中,結合漢字特點,發散思維,引導質疑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的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漢字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偏旁部首,學習形聲字。例如在學習“蟲”字旁時,我讓學生說出認識哪些“蟲”字旁的字,同學們立刻舉手回答。有的同學說:“我認識的帶蟲字旁的字有蜻、蜓、蝴、蝶、蛇。”我立刻表揚他認識的漢字真多。這時同學們的興趣更濃了,先后又列舉了蠅、蛙、蚊、蟬、蜘、蛛、蜂、虹、螞、蟻等。接著,我就提出問題:“哪雙亮晶晶的小眼睛從這些字中發現了什么秘密?”馬上有同學回答:“蟲字旁的字都跟昆蟲有關系。”我先是對這位同學夸獎了一番,鼓勵更多的同學仔細觀察,再次發現。立刻有學生舉手提出疑問:“虹這個字是彩虹的虹,它跟昆蟲有關系嗎?”也有同學緊接著他的問題進行質疑:“彩虹的虹為什么不是紅色的紅?”經他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打起了精神,個個都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這時,我再進行講解:“遠古時代,人們對于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每當大雨過后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他們就認為這是天空中出現了一條大蟲,有巨大的嘴,要來地上找水喝,所以彩虹的虹字也就成了蟲字旁。”同學們對故事聽得津津有味,也在質疑中學會了蟲字旁這個偏旁部首。
(三)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多種方法,學會質疑
課堂上,老師除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外,重要的是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質疑的能力。
1.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
課文的題目,是課文主要事件的概括,或者是課文中主要事件中的主要人物等。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標題入手,圍繞課題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說說自己最想知道哪些問題的答案。例如在教授第二課《小小的船》時,師問:“看到課題你心中有疑問嗎?想從文中知道些什么?”學生質疑:“小小的船指什么?小小的船怎么樣?誰坐在小小的船里?……”接著圍繞解決這些問題展開課堂教學,就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又如在教授《烏鴉喝水》時,學生圍繞課題展開了質疑:“烏鴉到哪里喝水?”“烏鴉怎么喝到水的?”“烏鴉為了喝水做了什么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不僅對理解整篇課文有幫助,而且學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2.引導學生比較句子發現不同,學會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
在指導學生帶著疑問初讀課文時,既要鼓勵學生邊讀邊思,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又要引導學生繼續從文章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提出更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的方法。例如教學《秋天》這篇課文時,有這樣一個句子:“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接著,出示另一個句子:“秋天來了,樹葉黃了,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引導學生發現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然后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發現“一片片”這個詞的用法,進而明白重疊的量詞表示數量多。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自然而然就能獨立解決了。
3.引導學生抓住標點符號,提出問題
一年級學生學習的標點符號知識點有限,剛剛學會劃分句子、標自然段,對于感嘆號、問號、省略號還不太熟悉。不同的標點符號又有不同的用法,這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標點符號的用法進行質疑。例如在教授《姓氏歌》一課時,第二自然段出現了“中國姓氏有很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諸葛、東方,上官、歐陽……”,有學生就對省略號和頓號提出了大膽質疑。經過討論和老師的總結,他們能很好地理解這些標點符號在句子中的用法,也有助于對課文重難點“中國姓氏有很多”這句話的領悟。
4.抓住課文的插圖,進行質疑
在講授《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看看插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很快有同學發現插圖上有一塊碑,并提出自己的疑問:“這口井的旁邊為什么有一塊碑?”帶著這個問題先完成整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教學,到了最后的教學環節,再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這個問題。很快同學們在交流討論中明白了沙洲壩的人民對毛主席心存一份感恩,立碑傳世。接著我再引導學生質疑:現實中有沒有像毛主席這樣為老百姓無私付出的人?我們應該怎么感謝他們?學生的情感表達得到升華,課文中隱含的價值觀也得以發揚,達到了情感價值觀的有效統一。
二、結語
質疑的方法有很多,還可以抓住不懂的詞句進行質疑,抓住文章結構進行質疑,抓住語氣詞進行質疑,抓住句子結構進行質疑等。長期這樣訓練下去,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引導學生質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指導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過程,只有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變得想學、樂學,孩子們的膽量、口語表達的能力也都得到了訓練,而且學生提出問題后再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書、分組討論等方式去解決問題,學生課堂的參與激情越發高漲。
參考文獻
[1]師琦.教會一年級學生質疑[M].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2(Z1).
作者簡介:石靜,女,1991年生,本科學歷,初級職稱,研究方向為演講與口才、古詩詞賞析、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