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妲 張曉玲 云昆
摘要:當代醫學飛速發展,社會的人口結構發生了翻天覆的變化。當代中國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兒女外出學習、工作,不在父母身邊,老人贍養的問題一時難以解決。此外,隨著快節奏的生活加劇,慢性病人群及亞健康人士越來越多,康復與療養中心成了他們的最佳去處。本設計案為適老型療養中心設計,選址根據康復及療養服務的特殊性,選擇交通便利、環境適宜、空氣清新、水文地質條件優越的場地,并盡可能充分利用城市基礎設施,靠近醫療衛生資源。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以人為本;生活療養單元
中圖分類號:TU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042-01
一、設計說明
本方案適老型療養中心擬定于章丘明水城區繡源河內養老區。風景區的建設“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為蘊、以人為本”為主題,展示了清新秀麗的水文化景觀和自然和諧的濕地景觀。根據功能劃分成度假、休憩、休閑娛樂和生態涵養等區域。景區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注重地形、地貌、氣候及汛期特點的有機結合,合理布置植物群落,給人一個安心放松的休憩療養場所。
二、交通現狀
繡源河風景區交通便利順暢,東起濱湖路,南起植物園,北至朱各務水庫。基礎設施完善,醫療資源發展較好,擁有發達的城區交通系統。朝看日出,夕看晚霞,遠觀波瀾,近觀泉,環境優雅,是天然氧吧,也是濟南都市圈內休息、娛樂、垂釣、觀光、療養的首選之地。
三、功能分區
適老型療養中心在進行設計時,秉承了“以人為本,老有所依”的設計理念。主要分為五層,一層平面主要有前臺接待、辦公區、護理室及娛樂空間。二層主要為娛樂室、康復室、護理室及主要辦公區。三層及以上為老人療養生活住宿單元,老人居住區、老人病房、老人休息室,此外還有工作間、雜物問、餐廳等。
對康復療養者在康復休養過程中起著極大的作用的空間是公共生活空間,這是他們進行交流、休閑、娛樂、憩息以及一系列療養保健活動的主要場所。公共療養空間包括:運動、散步、戶外等場所,這一系列是提供給康復療養者共同使用的公共場所,具有一定的包容性。該空間應該努力取消患者的恐懼感、孤單感,營造出一種簡單、自由、安逸的環境。在長期講求“孝親”文化傳統的中國文化語境下,有必要通過有目的的規劃設計,提供更為合理、更舒適的設計。
無障礙設計方面應充分考慮無障礙步行道、無障礙防滑坡道等。
四、光線環境與氣氛營造
貝聿銘大師曾說過“讓光線來做設計”,光在室內空間中十分關鍵的,康復與療養中心的主體大多數為老年人還有少部分需要復建的年輕人,它獨特性決定了它的特殊性,老年人的視覺特征與年輕人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他們的眼睛逐漸老化,對光線要求相對提高,因此,療養與康復人群居住環境的照度也要相對提高,充足的光線會人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休閑活動室、餐廳、住宿單元等療養康復者娛樂生活的主要空間,充足的光照對療養康復者就顯得格外重要。對于室內光照時間的長短,光色的要求,照度強弱、光色冷暖的效果,實現人性化設計,給使用者家一般的感覺。
色彩是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重要構成元素,室內色彩的冷暖、明度等都會影響著康復與療養者心理的變化,因此,對于療養與康復中心這類特別空間來說,室內色彩合理搭配對于療養康復者就十分重要。
五、景觀環境與氣氛營造
在康復與療養空間中,裝飾是襯托氣氛的又一重要對象。室內裝飾主要包含家具、擺設和綠色植物等,在尋求雅致文化生活的今天,療養與康復者更應該關注的是心理上的療養以及康復。室內擺設在選擇與康復與療養中心環境相和協的條件下也應充分考慮療養康復人群的想法。綠色植物在療養與康復中心室內空間中的位置是不可小覷的,它能給人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的感覺,緩解人們的不良情緒,此外還能釋放氧氣、美化環境,同時也對一些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六、材質與氣氛營造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住宿活動等場所的裝飾,而主要鑒別室內空間外觀的方式就是材質。石材、木材、涂料、玻璃、油漆等各類原料的互相運用應充分考慮各類使用者的生活需要,視覺需要等。材料品質、紋理、裝飾樣式等都會波及到療養康復者的內心感受。而流通性較為頻繁的場所應更加重視其安全性。康復與療養中心中有大量的表材質,應合理考慮適用性、安全性,像休閑娛樂空間,在維系大方整潔的條件下,“防滑、防摔、防水”這樣的安全設計變得更重要,因此,木材、防滑地磚等材料在此空間設計上的使用率大大增加,住宿單元空間的表材質應關注保暖、安逸和安全的原則,木地板、防滑地板以及地毯等材料應用;墻面材料適用于療養與康復中心的大多數為乳膠漆、硅藻泥等材料;另外需要使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滿足康復與療養者休息質量不好的要求。走廊空間使用材料范圍較多的則為礦棉板,防火性能好,隔音效果強,為康復與療養人群創造出一個舒適和安靜的生活環境,玻璃等材料也多有應用。
在人流量大的區域和患者經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設施上,應該進行無障礙化設計,地面材質要防滑,走廊墻壁應有安全扶手。康復場所的色彩設計、裝飾應適應各類人群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