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琦
【摘 要】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室內樂從音色、器樂組合、創作手法上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構建,這既是對室內樂未來發展的一種重新構思,也是對其傳統演奏模式的新的應用顛覆。
【關鍵詞】多元文化語境;室內樂;構建
中圖分類號:J62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0-0051-01
一、室內樂、交響樂、管弦樂概念辨析
管弦樂是指采用管樂器和弦樂器編制演奏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叫作管弦樂,包括交響曲、交響詩等等。交響樂是指大規模編制的多聲部的音樂類型,它的范圍更廣泛,更具有音樂的深度和寬度。廣義看,任何使用了交響樂器編制的演奏作品都可以叫作交響作品。室內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管弦樂最初是在公共音樂廳進行演奏的,屬于貴族階層的娛樂活動,一些貴族為了節儉,在室內舉辦小規模的管弦演奏,這是室內樂的雛形。隨著大規模的管弦樂不斷出現后,小規模的管弦樂演奏就被稱為是室內樂。所以說,室內樂本身具有兩重內涵,一是演奏場地的規模,二是演奏編制數量。
二、多元文化語境下的室內樂發展現狀
室內樂特別適合于在小面積的封閉場地進行演奏,給人一種溫馨自然的居家感覺,同時又不失浪漫和優雅。室內樂的器樂配置比較少,所以更加注重精致。每個器樂擔任一個獨立的演奏聲部,聽起來音色比獨奏要豐富得多,聲部比交響樂要少得多,達到了一個平衡,聽起來既不會累也不會枯燥,很符合現在的中產階級的審美意趣。
從十七世紀開始意大利興起了室內樂,成為獨立的演奏形式后,逐漸受到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喜愛,于是就傳到了法國、英國等地,在室內樂的表現中,弦樂四重奏比較常見,也是室內樂的常見形式,創作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需要指揮,這就需要演奏家具備高超的技藝和技巧,對音樂演奏合奏的配合熟稔,對聲部之間的配合十分默契才可以,許多西方室內樂演奏大師都在交響樂團彈奏首席演奏。
室內樂演奏與管弦樂演奏區別越來越大,室內樂演奏的每一個獨立聲部都由一人完成,很少有多人同時演奏的情況發生。按照聲部的區別,室內樂可以區分成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種類型;按照室內樂的樂器類型,又可以分成純弦樂器重奏、弦樂器與鋼琴、管樂器混奏等類型。舉例來看,室內樂四重奏最為常見,它的器樂配置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室內樂三重奏的器樂配置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室內樂五重奏則增加了一把中提琴或者是大提琴。另外還有管弦器樂混奏的情況,比如Z.菲比赫的《小提琴、單簧管、圓號、大提琴五重奏》作品就是如此。隨著時代的發展,打擊樂也逐漸被加入室內樂的演奏之中,無論如何,聲部的默契協調是室內樂的重要特點。
三、多元文化語境下室內樂構建
當今世界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融合的態勢,這為室內音樂等文化形態的融合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條件。二戰結束之后,多元文化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傳統的室內樂發展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受到了多元文化語境的影響,于是室內樂開始走上了重新構建的過程。西方打擊樂和中國打擊樂近年來呈現出了不斷融合的態勢,主要體現在室內樂器樂音色的融合、器樂合作的融合、創作方法的融合等等幾種現象當中。
第一,多元音色的混合混奏。
由于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音色電子器樂被人們廣泛接受,許多電子器樂的音色制作、創作方法都對傳統方法進行了挑戰,一些前沿的室內樂樂隊也開始嘗試合成音色的試驗,利用音色合成器來進行室內樂的演奏和創作,毫無疑問這是在多元文化語境背景的一次新的嘗試,傳統音色和合成音色結合使用,是當前室內樂發展的趨勢之一。
第二,器樂的新組合演奏。
比如在布里頓的《旋螺絲》室內樂作品中,加入了多種其他不常見的室內器樂,低音提琴、豎琴、打擊器樂、鋼片琴等等,這些器樂的加入無疑對室內樂的聲部組成增加了新的元素,尤其是低音提琴,它以極富魅力的深沉音色、寬厚的音響力度為室內樂帶來了更多的組合選擇。 不同的器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語境,這種新的組合形式的演奏本身就反映了多元語境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第三,新作曲方法的不斷融合應用。
室內樂新作曲方法的融合應用是在室內樂演奏方法的互相借鑒上多以復合聲部創作為主,以輕靈、高低配合、變奏為主,局部聲部呈現為標準化、統一化創作的現象。新作曲方法的融合體現為中西音樂的方法合作,比如以中國、印度、非洲打擊樂聲部加入西方室內音樂曲,或者用西方管弦樂器創作手法對古典曲目進行變奏融合。另外,創作融合由于創作者本身的中西文化雙重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共同參與合作,分工創作以及室內樂元素的混合應用不斷嘗試創新音色效果和音響效果的現象,也成了主流。室內樂的不同歷史階段各有特色和風格,在不斷融合的發展趨勢下呈現出新鮮多元的藝術效果,這是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的現象。
四、結語
室內樂作為現代音樂演奏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音樂表演中的器樂配置、聲部配合、體裁變化上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和發展,本文對室內樂在多元語境下的發展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希望可以起到積極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音樂審美與民族心理[M].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 林華, 2010.
[2]結構詩學[M].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 賈達群,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