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娜 包紅霏

[摘? ? 要] 文章結合《遼寧省“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闡述了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省轉型發展的機制,從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三方面,篩選評價指標,構建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指標標準并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和分級標準。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轉型;機制;評價體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55
[中圖分類號] F29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11- 0125- 02
0? ? ? 引? ? 言
遼寧省是我國傳統工業基地之一,是典型的資源型發展省份。資源型城市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卻也因為資源枯竭引發了城市不同程度的發展緩慢乃至衰退,還引發了經濟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矛盾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有待提高等問題。因此,遼寧省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相對應。高投入、高消耗的傳統城鎮化側重擴大城鎮數量與規模,造成了產業結構升級壓力大、粗放式資源浪費、居住環境惡化、城鄉生活水平差距大等問題。新型城鎮化汲取其經驗教訓,高效配置并集約利用資源、降低能耗、緩解資源短缺矛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在提升城鎮品質實現產業聚集的同時,加強工業對農業的帶動作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實現社會轉型發展。因此,新型城鎮化是加快遼寧省經濟轉型、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社會轉型的必然選擇。
本文明確了新型城鎮化內涵與特征,結合《遼寧省“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闡述了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省轉型發展的機制,從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三方面,篩選評價指標,構建指標體系、確定評價指標標準并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和分級標準。
1? ? ? 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轉型發展的機制
從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轉型發展的內涵及特征結合《遼寧省“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中可見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轉型發展的機制。
1.1? ?新型城鎮推動遼寧經濟轉型機制
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釋放了居民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擴大了內需,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推進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基本公共服務,吸引投資,引導投資傾斜領域,優化投資結構;高效配置和集約利用資源,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促進經濟轉型。
1.2? ?新型城鎮推動遼寧產業升級機制
新型城鎮化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有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對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集約利用,產生巨大的規模效益,利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協調、低效率、難循環”粗放型工業發展模式的轉變,新型城鎮化對公共設施建設標準的提升、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升級,對技術含量和生態節能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了工業技術、市場和行業等方面的優化升級;新型城鎮化使得人口聚集和產業聚集,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高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協調三產格局。
1.3? ?新型城鎮推動遼寧社會轉型機制
新型城鎮化推動農村經營規模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民務農收入;推動農民進城務工,增加農民非農收入;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進農民市民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平分享現代文明成果,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公平和共同富裕,實現遼寧社會轉型。
綜上,新型城鎮化對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社會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轉型發展的機制。
2? ? ? 評價體系構建原則
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省轉型發展水平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結合《中共遼寧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遼寧省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即從經濟、產業和社會三方面實現轉型,這樣選取的評價指標才符合遼寧省轉型發展的實際。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指標都與遼寧省轉型發展三方面緊密相關。在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選取對遼寧省轉型發展密切相關的指標,是構建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轉型發展水平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構建體系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代表性:篩選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選取能代表遼寧省轉型發展三方面的指標,避免指標重復,交叉,影響評價結果。
(2)科學性:指標體系的科學性是進行客觀評價的前提。而科學選取指標的前提則需對新型城鎮化內涵和遼寧省轉型發展訴求充分理解。
(3)可行性:指標的選取在遵循代表性、科學性的前提下,還要便于收集、可量化、可獲得,方便數據計算、對比和分析。
3? ? ? 評價指標的選擇
以新型城鎮化促進遼寧省轉型發展,要結合《建議》和《規劃》,明確遼寧省轉型發展方向。從遼寧省轉型發展三方面入手,篩選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將新型城鎮化的推動作用與遼寧省轉型發展方向相結合,確定了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和社會轉型三方面下的11個評價指標。
選擇指標還要結合實際,必須要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可量性和可比性。如果沒有辦法獲得有效數據,這樣的指標是沒有意義的。指標體系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選擇的指標數據應可以在權威的統計資料中直接查到或間接計算得到。
3.1? ?經濟轉型指標
新型城鎮化結合遼寧省十二五規劃內容,發揮“擴大內需和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注重科技創新、發展集約型經濟、高效利用能源”等新型城鎮化的經濟推動作用,選取“人均GDP”、“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比例”、“職工平均工資”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指標。
3.2? ?產業升級指標
新型城鎮化結合遼寧省十二五規劃內容,發揮“創新驅動、節約集約、就業良好、人口吸納和產業聚集”等新型城鎮化的產業推動作用,實現“優化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目標,選取“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第一產業就業比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指標。
3.3? ?社會轉型指標
新型城鎮化結合遼寧省十二五規劃內容,體現“城鄉統籌、公平公共、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社會轉型推動作用,選取指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以農民為1)”、“城鎮常住人口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和“互聯網普及率”指標。
4? ? ? 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遵循指標的代表性、科學性和可行性原則的前提下,將新型城鎮化推動作用和遼寧省轉型發展方向相結合,從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中篩選對遼寧省轉型發展有助力的指標,構建了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省轉型發展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主要參考文獻
[1]包紅霏.新型城鎮化推動遼寧省轉型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 [J].遼寧經濟,2014(12):48-50.
[2]王素齋.新型城鎮化科學發展的內涵、目標與路徑[J].熱點關注,2013(4):165-168.
[3]蘇發金.城鄉統籌:城鎮化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11(4):111-115.
[4]徐光平.“十二五”時期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J].東岳論叢,2011(8):156-160.
[5]張占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1):49-54.
[6]徐晨,何如海,聶雷.基于熵值法的城鄉統籌發展水平評價方法實證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3,4(2):70-75.
[7]周雯雯,陳瑞,安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裝備承制單位綜合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優化研究[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8,12(6):40-43.
[8]牛曉春, 杜忠潮,李同昇. 基于新型城鎮化視角的區域城鎮化水平評價——以陜西省10個省轄市為例[J]. 干旱區地理,2013,36(2):35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