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鳳
摘要: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之中,文化建設已然成為其中關鍵的工作內容之一。可以說,唯有給予文化建設這項工作以高度的重視,方可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得先機。對于當前我國的群眾文化工作而言,唯有實現對此項工作價值的領會,進而實現對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二者之間關系的梳理和把握,方才能夠確保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二者的協同共進,進而在此基礎之上依托文化建設對經濟建設的內在推動作用,從而確保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最終獲得成功。
關鍵詞:群眾文化;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1-0188-02
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人的成長、發展和品格養成都非常重要。若是文化積極,能夠給人的成長起到好的作用,若是文化消極,則會給人的成長造成比較消極的影響。所以,在新時期,我們必須重視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重要性,做好群眾文化發展建設工作。
一、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一)群眾文化工作具有溝通功能
對于群眾文化來講,最為重要的事情莫過于溝通,作為一件基礎功能,溝通一方面了可以拉近人與人彼此的距離,另一方面也能真實的了解大眾的意愿。由于群眾文化主要是由廣大的普通群眾所組成,在參與和溝通的過程中可以擺脫不必要的束縛和規矩,那么當今的群眾文化也更加賦有色彩性,也能更符合新時代對于群眾文化工作方面的要求。
(二)群眾文化工作具有知識的推廣功能
群眾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群群眾相互交流溝通相處中形成的文化。總體來講,這種文化自身便帶有一定的推廣性和鮮明的低于特征,通過當地群眾的溝通和交流也能明確的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發展情況以及當地的人文特征等等。之所以群眾文化能夠清晰的體現出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情況,從而真實的展現出當地群眾的生活狀態,當游客來到本市游玩了解風土人情時,也完全能夠通過群眾文化來了解,因此群眾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推廣傳播特性。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現狀分析
(一)文化開放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文化開放性需要得到一定的提升,即便上級部門已經開始注重群眾文化并且對當前的群眾文化展開了一定的扶持,但在整體工作中國,仍發現扶持力度不夠,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國土資源豐富,地域遼闊。再加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建設階段,造成了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也會受到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制約,其文化館,圖書館和博物館等方面的建設不夠完善,高額的收費也會讓很多想要前來參觀的群眾望而卻步,也失去了很多優秀文化的展示機會。
(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的文化基礎設置的建設不夠完善,仍是開展群眾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文化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也會直接造成其文化的普及率較低。特別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對于一些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其文化基礎建設更是可想而言。但是,對于一些經濟文化發展水平較快的地區,即便文化資源相對豐富并且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卻沒能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也會出現資源利用不合理等情況的發生,從而對為文化宣傳工作的開展帶來較大的難度。
三、新時期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策略
(一)廣開思路,構筑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類型
從我國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地區所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難以吸引公眾的目光,究其原因在于,這些地區所開展和組織的活動之所以出現此種效果,主要在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千篇一律,最初活動剛剛推出時,能夠吸引公眾的目光,久而久之,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固定和僵化,便消磨掉了公眾的參與熱情。有鑒于此,相關文化主管機構必須廣開思路,爭取突破原有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的范疇,構筑出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類型,以此讓群眾文化活動重新成為公眾所認可和喜好的休閑、放松方式。還有就是,通過對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將有力地推動社會文化整體的前進步伐。因此,這需要引起相關文化主管機構注意的問題。在具體的活動內容與創新方面,相關文化主管機構應當善于結合本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此基礎上構筑出契合本地公眾審美的全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這樣一來,通過有效的創新以及同傳統地方文化的結合,將給本地公眾帶來耳目一新之感,同時亦能夠在推動群眾文化工作建設的同時,實現對本地傳統文化的承繼與發揚,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加大設備、設施采購力度
為了確保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因此,相關文化主管機構應當著手解決現階段普遍存在的群眾文化設備、設施老化問題。對于一些超期服役的設備、設施應當加以及時地更換和重做,對于群眾亟需但是尚未添置的設施、設備要及時加以購入并投入使用。還有就是相關文化主管機構應當推行公共群眾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機制,確保社會公眾在無法付費的情況下,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去組織和開展其所熱衷的文化活動形式。
(三)加強數字文化館建設,整合社會資源發展群文事業
隨著經濟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也加入了互聯網時代在我國的發展力度,在這一趨勢下,無疑為群眾文化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數字文化館作為互聯網時代下進行群眾文化宣傳的產物,可以憑借著先進的技術以及實時傳播速度,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界限從而提升群眾文化的傳播水平。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線上線下的模式更是可以開啟群眾文化模式。相關部門也可以借助數字文化館這一平臺來形成專業的公共群眾文化傳播平臺,通過設定預約服務,展開網絡視頻共享,在線藝術展覽等多種方式來充分了解群眾的需求,并對群眾的需求進行整合從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文化體驗活動,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升廣大群眾對于文化的感知力,另一方面也能達到一種文化傳播的作用,從而做到團結協作,優勢互補,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上也能滿足并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
與此同時,對于數字文化館的創設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在激勵其具有社會擔當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大眾對于數字文化館和群眾文化傳播等工作作出貢獻。通過當地熱心市民的參與,也能夠重新整合數字文化館中的資源,將其資源進行重新分配,通過利用資源來進行知識普及,視頻教學等多種方式,通過利用網絡以及多媒體等媒介來將群眾文化傳播工作真正的落實下去,讓當地群眾都能感受到優質文化來帶的積極影響,也能符合新時代對于群眾文化工作宣傳的需求。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文化全球化的不斷完善下,加速了各個國家之間的精神文化交流,我國傳統優質文化將受到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這對于我國文化傳播而言既是機遇優勢挑戰,如何抓住機遇并應對挑戰則是我國文化行業相關負責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及時抓住這一機遇,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不忘傳播我國優質的本土文化,還要對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并對糟粕文化進行剔除。通過展開群眾文化交流會等多種方式來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也能加深群眾對于本土優質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分析統計得知,目前我國青年人對于傳統民俗文化方面的了解不夠深入。那么在進行群眾文化宣傳工作時,更是需要向廣大群眾宣傳傳統文化,在最大范圍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優質文化的感知力的基礎上,將我國的本土文化發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