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露 丁楠
【摘 要】目的:對于兒科的相關護理教學當中應用綜合實訓教學方法的價值進行調查和分析。方法:選擇2014年12月到2017年12月三年期間,在某醫院護理班進行學習的兒科專業的護理學生1000位。根據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常規教學組,有500位護理學生,。實施普通的實訓方法進行教學。另一組是創新教學組,也有500位護理學生,施行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對常規教學組和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醫學臨床綜合能力以及相關綜合技能的成績進行對比。結果: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分是90.42分,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分是81.37分,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在醫學臨床上的綜合能力要比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好,相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創新教學組的綜合技能評分是89.22分,常規教學組的綜合技能評分是82.19分,創新教學組的的綜合技能成績要比常規教學組的學生高,相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結論:在針對兒科的相關護理教學當中,應用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護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應變能力,互助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思維能力等。
【關鍵詞】綜合實訓教學方法;兒科護理教學;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2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實踐教學可以對護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相關職業素質起到提升和培養的作用,在兒科的相關護理教學當中,應用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可以對護理學生綜合性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提升。本次研究旨在對于兒科的相關護理教學當中應用綜合實訓教學方法的價值進行調查和分析。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這三年期間,在某醫院護理班進行學習的兒科專業的護理學生1000位。根據不同的教學方式,將護理學生分為兩組。一組為常規教學組,有500位護理學生。另一組是創新教學組,也有500位護理學生。在本次研究中的護理學生當中,包含了62位男性護理學生及938位女性護理學生,學生的年齡區間在19-25之間,平均年齡是22.1歲。常規教學組和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中,相關差異不明顯,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大于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常規教學組的500位護理學生,實施普通的實訓方法進行教學,相關護理教師要根據兒科的實際工作經驗及護理重點,教授護理學生相關實際操作的技能,護理教師還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便于護理學生更好理解有關護理知識,鞏固自身兒科護理理論和技能。對于創新教學組的500位護理學生,施行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按照實踐的教學內容,創設九個仿真的教學區,利用模擬醫院護理方式,確保護理教學和醫院實際工作相結合,相關護理教師要依據相關教學原則,指導護理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實際操作的指導以及相關操作演示,確保護理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護理學生在仿真的教學區中可以在學習中進行實踐。九個護理教學區分別包含以下:具體病理分析區:相關護理教師要將典型病例列舉出來,并使護理學生進行討論,深化相關實踐操作的理解;人工模擬區:利用人工模擬,練習護理學生的綜合性技能,并設置考核項目進行訓練;急救技能培訓區:依據相關醫囑,護理學生要進行兒科的急救處理工作;基本技能實踐區:依據相關醫囑,護理學生要進行兒科的基本護理工作;治療區:轉抄有關醫囑,在治療區進行配藥工作;醫囑區:把相關醫囑的具體內容轉錄到電腦的管理系統當中;護理病歷區:整理患兒的有關信息,總結護理的過程以及患兒的病歷;護理評價區:對患兒,患兒親屬之間的交流工作進行模擬,整理患兒的相關病歷信息;護士區:護理學生進行患兒的接診工作,并對患兒的相關資料進行填寫。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實驗組和對照組所得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百分數(%)來表示計數資料,利用X2檢驗比較,通過t檢驗,P小于0.05,表示相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在醫學臨床上的綜合能力評分是90.42分,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在醫學臨床上的綜合能力評分是81.37分,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在醫學臨床上的綜合能力要比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好,相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的綜合技能評分是89.22分,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的綜合技能評分是82.19分,創新教學組的護理學生的綜合技能成績要比常規教學組的護理學生高,相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即P小于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兒科護理是醫院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內容,也是護理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重中之重。兒科護理包含新生兒的營養與哺育,患兒的生長情況,患兒的相關護理方式以及新生兒的護理等內容,應用有效的兒科護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護理學生在醫學臨床上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技能成績,從而提升相關護理工作的質量水平。在針對兒科的相關護理教學當中,應用綜合實訓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護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應變能力,互助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綜合思維能力等。
參考文獻
黃婉霞, 張梅珍, 賀艷,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研究,2016,(1).
劉芳麗, 靳永萍, 王淑曼.高仿真情境模擬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5).
劉曼玲, 張永愛, 李靜,等.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程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1).
賀蓉.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中的教學效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22).
裘曉華, 王彥.問題教學結合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