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 要】目的:針對出現腦卒中繼發癲癇的患者采用動態腦電圖進行診斷,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間取我院收治的腦卒中癲癇發作患者30例,分別對其進行動態腦電圖檢查(研究組)和常規腦電圖檢查(對照組),對比兩組動態腦電圖檢查異常情況。結果:診斷結果表示,研究組動態腦電圖檢出為異常的情況大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腦卒中繼發癲癇的患者可優先考慮進行動態腦電圖監測,其可以提高腦電圖異常的檢出率,有利于為癲癇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動態腦電圖;腦卒中后繼發癲癇;診斷
【中圖分類號】R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2
腦血管病是臨床十分常見的病癥,腦卒中屬于其中一種,經常會出現的一類并發癥就是腦卒中后繼發癲癇,針對腦卒中癲癇需要及時采取診斷措施,才能及時采取治療方案。一直以來,腦電圖一直應用癲癇的診斷中,而且該診斷技術也一直在應用中不斷改進,逐漸引入動態腦電圖,其在記錄時間上比較長[1],可以促進睡眠誘發,記錄常規腦電圖無法記錄的腦電信息,在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診斷及治療知指導上都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進行腦卒中后繼發癲癇診斷時應用動態腦電圖,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的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這些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齡大都于47歲至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5±7.8)歲,這些患者中腦卒中后首次癲癇發作的時間在1天至2年之間。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存在腦血管病史,進行CT、MRI等檢查確定為腦卒中,以前沒有出現過癲癇發作的情況,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標準:出現的癲癇由腦卒中之外其他疾病引起、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
1.2 方法 常規腦電圖(對照組):選用美國尼高力公司腦電儀,為16個導聯,放置電極按照近似國際10~20系統標準放置,描記選擇單、雙極導聯,讓患者保持坐位,睜閉眼并進行過度換氣,采取閃光刺激誘發試驗。
動態腦電圖(研究組):選用四川智能電子公司動態腦電監護儀,也是16個導聯,放置電極同常規腦電圖的一致,進行24小時記錄,采用火棉膠和外科用的彈性頭套對盤狀頭皮電極進行固定,將導電膏充滿電極凹處,實施單極導聯,其中進行記錄的為芯片數據記錄,其實際速度為3mm/s,在患者腰間佩戴記錄器,進行監測期間由護理人員或者患者家屬詳細記錄患者24小時內日常活動以及睡眠狀況。24小時結束之后,采取實時20、40、60倍的速度回放觀察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異常檢出數據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數據選用%表示,進行x2檢驗,取得p<0.05時,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兩種方法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常規腦電圖(對照組)診斷出癲癇性放電的例數為12例、界限性異常為4例、輕度異常例數為6例、正常的例數為8例,總的異常檢出率為73.3%;動態腦電圖(研究組)診斷出癲癇樣放電的例數為16例、界限性異常為6例、輕度異常例數為6例、正常的例數為2例,總的異常檢出率為93.3%。研究組總異常檢出率高于對照組,x2=16.352,p=0.000。
3 討論
癲癇屬于一類神經系統功能疾病,其主要是由大腦神經元反復異常放電導致的,一般來說都會是多種疾病的伴隨并發癥,據相關數據統計[3],腦卒中繼發癲癇的幾率可達5%~15%,而且其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以往研究表明,癲癇發作可能和腦卒中引發的嚴重缺血、缺氧、嚴重腦水腫、腦循環出現障礙等現象具有一定的聯系[3]。出現癲癇后患者機體中會出現酸中毒、顱內壓上升的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神經功能,因此,目前已經將繼發癲癇作為患者腦卒中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需要對其采取及時、有效的診斷措施才能對癲癇的發作進行控制。
臨床對癲癇進行診斷的主要方法都是腦電圖檢查,腦電圖主要是通過腦電圖描記儀把腦部微弱的生物電放大,形成一種曲線圖[4],該技術可以用于腦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反應腦細胞功能,具有比較強的敏感性,而癲癇發作持續的時間比較短,其發作形式也有許多種,無法對其發作時間進行估計,因此,實施常規腦電圖檢查時會受到記錄時間的限制以及條件的限制等,無法準確檢測是否會出現癇樣放電,在癇性放電的檢查方面沒有足夠的檢出率,臨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限制性比較大。動態腦電圖是在常規腦電圖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一類診斷方法[5],其通過多極放大腦生物電實現長程監測,已經在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診斷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方法對常規腦電圖檢查的缺陷進行進一步的補充。癲癇容易受到睡眠的影響,動態腦電圖監測的時間比較長,可以進行24小時連續記錄,對睡眠過程中腦部的放電狀況進行同步記錄,從而可以避免睡眠環境以及藥物作用影響到患者睡眠過程中腦電圖的不良影響,提升對癲癇診斷的正確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對癲癇發作性質進行確認,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佩戴使用,隨時進行各個階段的記錄,定期獲取腦電圖變,有利于對發作性疾病的存在進行證實,進行臨床治療的指導,具有積極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針對我院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腦電圖和動態腦電圖監測,結果表明,動態腦電圖檢出異常率要比常規腦電圖高,而且還可以起到實時監測的作用,可見,動態腦電圖臨床應用效果更好,可以進行推廣應用,提升對該部分患者的綜合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張忠璽,佘秀菊,周鵬,等. 動態腦電圖在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21):70-71.
常春紅. 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8,16(14):2077-2080.
葉世武. 2小時睡眠剝奪腦電圖在腦卒中后癲癇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7, 19(6):71-72.
胡淑麗. 論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系統臨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7):170-171.
吳海英. 34例腦卒中后繼發性癲癇患者診斷與治療[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1):161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