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芬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實施預防感染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為護理策略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在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選取我院婦產科行外科手術的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圍手術期護理策略不同將其定義為兩組,參照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預見性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比例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組間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一般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患者,組間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對于婦產科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評價顯著優于參照組患者,組間數值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采用預防感染的優質預見性回來措施,能夠顯著提升患者住院期間的生命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策略;護理效果;預防感染;婦產科患者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69-02
婦產科患者實施外科手術后,術后發生感染并發癥將會嚴重影響患者手術療效,且患者的生命健康質量指數明顯下降,因而制定有效的圍手術期預防感染護理措施對于提高婦產科外科手術患者生存質量至關重要[1]。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實施預防感染干預措施的護理效果,特選取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作以下詳細匯報: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選取我院婦產科行外科手術的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圍手術期護理策略不同將其定義為兩組,研究組患者年齡為(28~63)歲,平均年齡為(4218±527)歲,剖宮產手術患者24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2例,陰式子宮切除術患者1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3例,卵巢癌根治手術患者1例;參照組患者年齡為(29~64)歲,平均年齡為(4236±525)歲,剖宮產手術患者25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1例,陰式子宮切除術患2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3例,卵巢癌根治手術患者2例。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方面均無明顯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同期比較。所以患者均已提前了解護理措施,在家屬陪同下簽署知情同意文件,本次研究項目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下發有正式審核通過文件。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圍手術期接受預見性護理措施。參照組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密切監控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研究組患者在此護理工作基礎之上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護理人員需要出嚴格監控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動態變化外,在對患者實施綜合生活護理時,需注意勤洗手,依照六步洗手法進行,杜絕交叉感染風險[2]。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建立專項健康檔案,評估患者發生術后感染的風險,指導患者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用藥,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前,需要嚴格評估患者有無用藥體征,杜絕濫用抗生素。
13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接受手術后發生感染并發癥例數;(2)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情況(3)患者即將辦理出院手續離院之前,需邀請患者參與婦產科護理工作評價調研項目,調研全程采用匿名形式,護理工作質量調查問卷圍繞四方面展開:服務態度、專業技術、溝通能力、整體印象。每項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與患者滿意度呈正比。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一處理,采取X2與T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小于005時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的比例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組間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感染情況見下文表1。
3討論
婦科手術感染誘因分為外源性與內源性兩種,其中外源性感染因素包括手術時間過長、護理措施不當等認為因素,內源性誘因主要包括肥胖、有營養不良和合并癥等自身體制因素。外源性因素中由于醫療團隊治療協同工作效率不高,導致手術用時過長,致使患者創口長期暴露在外環境中,導致與病菌接觸的幾率上升,會增加術后感染風險;而不規范的消毒護理措施會使得手術室環境中的病原菌數量較高,致使患者術后感染風險增高。患者過于肥胖的情況下,手術創口脂肪層在術后發生液化導致感染風險上升。患有營養不良和糖尿病等合并癥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不高,抵御細菌侵染的能力低下,導致其發生感染風險上升[3]。
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圍手術期采取預見性護理模式,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交流,向患者和家屬分發預防術后感染并發癥的健康手冊。鑒于營養狀況會影響人體免疫能力,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護理,指導患者家屬在患者圍手術期準備富含蛋白質低鈉飲食,避免患者營養不良導致身體抵抗力水平下降引發術后感染風險。考慮在人體在長期抑郁焦慮的負面情況下,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能力將會大幅下降,護理人員除觀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外,還需密切注意患者心理狀態變化,制定心理干預護理應急方案,提前對患者進行優質心理干預護理,幫助患者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患者情緒低落抑郁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綜合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對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優質的預見性護理措施,有助于改善護理住院期間的情緒狀態與營養情況,進而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降低術感染風險。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可降低患者與病原菌的接觸風險,也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感染風險。婦產科室應注重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預防感染護理措施制定,保障婦女健康。
參考文獻
[1]于慧麗. 預防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感染的方法及護理體會[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09):199
[2]李艷波.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3):164-165
[3]張玉敏.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措施及護理體會[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5):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