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斌 郭威 孫萍
【摘要】目的: 探討降鈣素原(PCT)及其清除率(PCTc)在急性重癥胰腺炎繼發感染的臨床價值。 方法: 通過方便選取 2015年10月— 2017 年9月在該院住院的診斷為急性重癥胰腺炎(SAP)35例患者,同時方便選取同期在該院住院的53例急性非重癥性胰腺炎為對照組。觀察比較生存組和死亡組的不同時間點PCTc清除率的改變。 結果:ROC曲線顯示PCT與SAP繼發感染AUC值為0983,早期診斷的相關性最好。 結論:血清 PCT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感染早期診斷的理想生物學指標。動態觀察不同時間點的PCTc是一個更為可靠及敏感的指標在SAP患者的治療監測及病情預后與轉歸。
【關鍵詞】PCT;PCTc;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感染;診斷;預后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71-02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病因導致胰酶在胰腺內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甚至壞死的炎癥反應。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和干預,48 h后常常進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包括胰腺大量壞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感染性休克等,導致死亡率迅速增加[1-2]。因此,及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評估、繼發感染早期診斷和病情預后判斷尤為重要。該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2015年10月— 2017 年9月在該院住院的重癥急性胰腺炎35例患者,探討PCT及PCTc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感染的早期診治及預后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住院的診斷為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 (478±188)歲。同時方便選取53例同期在該院住院臨床診斷為非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輕癥急性胰腺炎和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為對照組。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齡 33~67歲,平均年齡(486±164)歲。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及分組標準根據中國2014版急性胰腺炎的診治指南[3]。
12方法
所有觀察組及對照組均于入院24 h內采集靜脈血進行PCT、CRP及WBC檢測。PCT、CRP各采集3~4 mL靜脈血于普通生化促凝管內,3 500 r/min離心8 min后取血清上機進行檢測。WBC采集EDTA-K2抗凝全血2~3 mL,充分混勻后上機檢測。SAP患者于入院的第 7、14、21天分別進行血清PCT檢測并計算出他們不同時間段的PCTc,并進行比較。對懷疑有感染者可分別獲取穿刺的胰腺壞死物、膿液等感染物進行培養并同時雙抽血培養。繪制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以評估PCT、CRP、WBC 3個指標在SAP繼發性感染早期診斷中的價值。
13試劑和儀器
血清PCT 采用美國Roche公司Cobas E601 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血清CRP 采用美國Roche Cobas8000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試劑盒為SEKISUI公司CRP檢測試劑盒,方法為膠乳免疫比濁法。全血WBC為日本SYSMEX公司 XN9000五分類血常規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測。血培養采用美國BD公司的Bactec FX全自動血培養系統、細菌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參考范圍:PCT 0~005 ng/mL、CRP 0~5 mg/L、WBC 0~100×109/L。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QL,QU)]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入院時SAP組(觀察組)與非SAP組(對照組)PCT、CRP、WBC含量的比較
在入院第24 h內,采血對PCT、CRP、WBC 3指標進行檢測發現CRP水平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PCT、WB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
22重癥急性胰腺炎組存活組和死亡組的PCTc清除率比較
根據SAP的轉歸,可分為存活組和死亡組,比較不同時間點PCTc的清除率情況。入院第1天存活組和死亡組的PC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通過分別比較入院7、14、21 d PCTc清除率,存活組和死亡組兩兩比較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繪制
PCT、CRP、WBC三者早期診斷SAP患者繼發感染的ROC曲線通過繪制3指標早期診斷SAP繼發感染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以評價它們在早期診斷感染中的價值,結果顯示PCT、CRP、WBC的AUC值分別為0983、0851、0745,顯示PCT AUC值最高,相關性最好,且基本接近1,證實PCT是診斷SAP繼發感染的一個理想指標。
3討論
急性胰腺炎(AP)是外科常見的消化系統急腹癥之一,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并發癥多,易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其病情的復雜多變,在給患者帶來巨大創傷的同時也給臨床診療工作帶來了挑戰。目前臨床上根據急性胰腺炎是否出現OF(器官功能衰竭)及其持續時間,將 AP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癥急性胰腺炎(SAP)。SAP為OF持續時間>48 h的AP,由于長時間(>48 h)的器官功能障礙,SAP的早期死亡率較高,若后期并發感染則死亡率更高。因此,能否及時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評估、繼發感染早期診斷和治療監測病情預后判斷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血清 PCT 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繼發感染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快速理想的生物學指標。動態觀察不同時間點的PCTc是一個更為可靠及敏感的指標在SAP患者的治療監測及病情預后與轉歸,受到臨床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常廷民.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9):2067-2069
[2]聶勝利, 吳伍林, 王蓓蓓,等. 降鈣素原檢測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感染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7, 11(2):162-164
[3]李麗娟, 陳煒, 古旭云,等. 血漿PCT和CRP水平的動態變化對膿毒癥嚴重程度的評估及其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6):1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