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著基礎性的作用。自2018年起新高考模式逐漸向全國推廣,面對新高考所帶來的教學變化,高中語文唯有創新教學方式,適應新高考下的教學變化,才能夠完成新高考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創新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教學方式;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 引言
縱觀高中語文課堂,存在著一個顯著的問題是:教師講得多,學生思考少、動手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而學生只是作為受眾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課堂教學效果較差,課堂教學質量不高,長此以往,不利于完成核心素養中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要求。因而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秉承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深入分析學生的特點,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氣氛,從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 創建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情景化的教學方法,創建出輕松愉悅、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致高昂,能夠以飽滿的精神投入課堂學習中。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再別康橋》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直接感知劍橋的美麗和詩人離別時的淡淡哀愁,從而創設出撥動學生心弦的教學情景。然后教師再適當地引導:離別總是那么的傷感,而徐志摩則將這種傷感寓情于景,化作簡單的詩句。同學們,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一篇課文吧!從而導入本課。在導入本課以后,教師要使用PPT向學生展示徐志摩的相關資料,以便于學生能夠從作者的人生經歷中,感悟作者如此傷感的原因,進而由此及彼,便于學生賞析《再別康橋》一文,通過對《再別康橋》一文的賞析,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相應的培養。在創設教學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圍繞學生的特點進行,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情況,然后以此揣摩教學情景構建中的細節問題。通過構建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而不只是觀看了歌曲、視頻、圖片,卻沒有絲毫的感受。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教師要在教學情境中發揮引導作用,密切關注教學氛圍的變化,采用激勵的方式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始終能夠集中精神進行學習。
三、 貼近學生生活開展生活化的教學
語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現象的升華。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在高中語文中應用生活化教學,首先,需要教師走入學生生活中,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識到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平等的、友好的朋友關系,即亦師亦友的關系,而不是嚴苛的上下級關系。針對部分學生感覺語文枯燥,總是在學字詞、短語、賞析等想法,教師要提升個人的魅力,使學生能夠“愛”上自己,進而愛上語文課堂。其次,教師要注意在生活化教學中,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能夠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并能夠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進而發現語文知識的價值。如在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便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開始教學。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與學生談論月亮。教師:同學們有沒有在月亮很明亮的時候出去散步呢?學生答:有。教師繼續:那你有沒有注意到月光下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呢?然后讓學生注意觀察月光下的景色,然后在課堂中進行表達。通過學生對月光下景色的觀察,然后對比《荷塘月色》中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荷塘月色》一文中對景色的描寫,并從中感知作者的寫作技巧,從字里行間中理解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在學完《荷塘月色》一文后,能夠讓學生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并慢慢地學著用語文知識描述生活中的美。
四、 發揮學生主體開展探究性的教學活動
新高考方向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語文學習中獲取的審美鑒賞能力,以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而在高中語文教師中,教師要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并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活動。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了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充分思考。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一課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是了解建筑特征、感受中國建筑之美,學習議論文的寫作方式。然后要求學生圍繞教學目標,搜集中國建筑的相關資料,可以是圖片或者視頻,然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和解說。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在豐富學生對中國建筑了解的同時,逐漸與本課內容相聯系,進而理解本課所敘述的中國建筑的特征。并從圖片、視頻中感知中國建筑之美,及中國建筑中所蘊含的文化,進而理解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并從分析中國建筑的圖片和視頻中,讓學生去發現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五、 對于創新教學方法的思考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強調創新教學方法,并不是生搬硬套其他學校的教學方法,而是教師要立足于本校實際,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融入其他教學方法的優點,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實現創新。通過創新突破現有教學模式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表現活躍、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調動,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能夠產生較大的興趣,并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六、 結語
在創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引導方面。因而高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在教學設計中,做好教師的引導工作,圍繞學生的課堂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能動作用,并創設教學情景,開展探究式的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尹婷婷.高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探析[J].時代教育,2017(2).
[2]祁俊秀.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學周刊,2018(1).
作者簡介:
栗紅娟,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