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滟平 吳月紅 于威 盛清 代琦
[摘 要]全英文教學是促進高校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手段,結合4年來浙江理工大學細胞生物學全英文課程的教學實踐,從課程概況、教學方法探討、考核方式、存在問題等方面闡述細胞生物學課程全英文教學的實踐過程,總結全英文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提出今后教學改革的措施,從而提高全英文教學水平,促進細胞生物學全英文教學模式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全英文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8-0081-03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培養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備相應英語水平的國際化人才成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任務之一。全英文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為適應教育國際化所做出的新嘗試。近年來各高校相繼在各種專業不同課程的教學中開展了全英文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1-5]。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教高〔2001〕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按照“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為適應生命科學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需要,浙江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于2013年成立生物技術全英文專業,除個別公共課程外,專業相關的課程均采用全英語授課。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它是研究有機體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重大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在生命科學領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為當前生物科學及醫藥、食品、農業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從2015年開始,我院為生物技術全英文專業大二學生開設48學時的全英文細胞生物學課程,目前已完成4屆學生共66人的課程教學任務,在全英文教學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本文從細胞生物學全英文課程的課程概況、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解讀。
一、課程概況
(一)教學團隊
我院細胞生物學全英文課程教師隊伍由3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雖然三位教師從事細胞生物學中文教學多年,具有在國外短期的學習生活經歷,但面對中國學生用全英文進行授課,這對師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英文水平決定了全英文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的英文發音是否標準,英文表達是否地道,用詞組句是否準確等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用英文講授專業課不僅要保證學生學到專業知識,還要學到地道的英文。一些不地道的中式英文表述雖然學生也能聽懂,但會誤導學生,當學生與外國人交流時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備課,既要制作全英文課件,在課堂語言組織上反復推敲,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建設網絡教學平臺,準備視頻、課件、文獻等課程資源,因而全英文教學的準備工作量是其他課程的幾倍。學校開展了全英文授課教師培訓,聘請經驗豐富的外籍教師上課,幫助教師提升全英文教學水平。
(二)學生情況
2013年我院建立生物技術全英文專業學生選拔機制,從2013級130名新生中通過自愿報名、筆試、面試等環節選拔出20個英文基礎好、聽說讀寫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生物技術全英文班,采用小班化教學模式。除一些公共基礎課外,其他專業課程全部采用英文授課。細胞生物學課程安排在大二下學期。經過一年半的全英文教學環境的熏陶和磨煉,該專業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適應全英文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聽力、閱讀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大部分學生基本能跟上教師的講課思路,但學生英語水平有一定的差異,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不能達到順暢交流的程度。有一半學生不能用地道的英語用詞流利地描述出一個完整細胞生物學生命活動事件。因此,針對中國學生啞巴英語的普遍問題,我們著重加強學生聽說方面的訓練。
(三)教材與課件
目前,國外廣泛使用的細胞生物學教材有《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Gerald Karp主編)、《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Bruce Alberts 主編)、《Molecular Cell Biology》(Harvey Lodish主編),《The World of the Cell》(Wayne Becker主編),這些著作堪稱細胞生物學教材的經典。國外教材內容系統、全面、翔實、深入,通常每三年再版一次,緊跟學科發展前沿,并配有練習題,圖文并茂且圖片精美,諸多優點是我國很多教材不能比擬的。但這些教材包含的內容過于全面,章節太多,除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外,從基礎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到免疫學的內容都有涉及,這樣內容編排模式并不適合中國學生課程安排。綜合考慮,我們選用Bruce Alberts 主編的《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作為教材,該教材語言通俗易懂,復雜的從句少,難度適中,比較適合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據我院其他專業課教學內容設置的實際情況,參照高等教育出版社翟中和教授主編的《細胞生物學》教材的章節安排,我們從《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書中選擇12個章節作為我院全英文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內容,這不僅基本涵蓋了細胞生物學的知識體系,同時也能夠滿足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要求。以《Molecuar Biology of the Cell》教材為根據,制作覆蓋全部章節內容的全英文課件,力爭做到條理清楚、圖文并茂,文字提綱簡明扼要,為知識要點配備相應的圖片說明,為課堂教學互動提供素材。
二、教學方法探討
全英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利用英語進行專業學術交流。為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改變啞巴英語的現狀,體現英語是交流的工具的本質,我們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簡單英語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專業英語水平提高。
第一項措施——圖片講解。為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讓學生有機會開口說英語,我們每節課結束時會總結歸納重要的知識點,挑選PPT中能概括重要知識點的圖片,把講解這些圖片作為作業,在下次課前20分鐘的復習時間里,讓學生用英語來解釋這些圖片。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語言的內容,語言對思維有概括和調節的作用,人們借用語言,才能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反過來,人們又借助語言對思維進行調節[6]。能用語言正確地描述出圖片內容是建立在正確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因此,該方法可以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培養。圖片講解是課堂講演訓練的基礎,形式簡單,也可以在課堂上隨時進行。初期學生英語口語存在的問題較多,如發音不準確、用詞和句型不恰當等,有的心里知道中文含義,但用英語表達時則無從開口。究其原因,應試教育及缺乏英語語言大環境使學生擅長英語考試,而忽略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首要功能是通過交談來表達思想。我們希望通過圖片講解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和習慣,消除啞巴英語。
第二項措施——聽寫練習。大學生為應付英語四六級考試做過大量的聽力練習,通常是根據選擇題的文字說明結合聽到的內容去猜答案,真正逐字逐句完全聽懂的學生鳳毛麟角。只聽懂只言片語而不能理解全部含義對于全英文的專業課程學習來說是個巨大的障礙,這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可見,聽力訓練必不可少,聽力訓練的方式尤為重要。我們嘗試采用逐字逐句的聽寫練習來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此方法是借鑒鐘道隆的逆向英語學習方法[7]。鐘道隆先生45歲開始學英語,他拋開教材,堅持聽錄音,默寫下來,不懂的地方反復聽,直到聽懂為止,還要朗讀出來,經過一年苦練竟可以做翻譯了。經教師本人的實踐檢驗,此方法可顯著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教師從網絡上收集大量與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視頻內容覆蓋所有章節的知識點。所有視頻均配有標準的英語原音解說,將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從中選擇3~5分鐘時長的視頻觀看,并把聽到的每一詞、每一句都寫下來。學生需要反復看視頻,反復聽英語才能完成作業,視頻圖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音內容。教師將批改的學生作業掃描后匿名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可以了解自己聽力方面的不足,對比自己的作業和優秀作業的差距,增加學習動力。我們發現在前幾次的聽寫作業中,學生有很多聽不懂、寫不出來的字句,但經過幾次訓練后,有一些學生可以準確無誤地寫出全部內容。經過四年教學實踐的檢驗,證明聽寫練習是訓練學生提高專業英語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
第三項措施——朗讀練習。朗讀是腦、眼、口協同工作的復雜心智活動。讀是說的基礎,在觀察與模仿的朗讀過程中建立英語語感。堅持朗讀還能提高聽力、閱讀、寫作水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8]。朗讀作業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朗讀作業是學生在完成看視頻聽寫的作業后,把寫下來的內容朗讀出來并用手機錄下來作為作業。模仿視頻中標準的英語發音,糾正中式英語的發音錯誤,有助于學生培養英語的語感,使學生愿意開口說英語,避免啞巴英語,增加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第二種朗讀作業是將教材的重點章節的內容分配給學生,要求學生錄下朗讀的聲音。根據學生的反饋,這項純粹的朗讀作業因為沒有英語原聲作為參考,學生朗讀隨意性大,學生不能糾正自己讀音的錯誤,效果不如看視頻后朗讀的效果好。
第四項措施——畫圖。要求學生畫出能概括一系列相關知識點的簡單示意圖,并要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項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畫圖作業主要針對膜泡運輸、信號轉導途徑、細胞凋亡等章節的內容,這些章節內容復雜,知識點多,很多蛋白名稱相近易混淆,通過畫圖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化繁為簡,有助于深刻理解知識點所包含的細胞生命活動現象的本質。
第五項措施——課堂講演。課堂講演讓學生從被動獲取知識的狀態轉換為主動獲取知識,這種方式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在課后查找資料、閱讀英文文獻、制作PPT,然后在課堂上講演。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一個小組講演完成后,后面兩個或三個小組必須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并給講演的小組打分。這樣學生不僅要在課后準備自己的講演內容,還要學習整個章節的內容,理解個人及其他人的演講內容,對知識點融會貫通才能提出問題,避免知識點缺失。這項措施不僅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組織協調能力,全方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長期接受應試教育學生非常缺乏的訓練。
經過一學期的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大部分學生在期末時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基本上能正確使用詞匯句型流利地表述相關內容,可以大膽開口講英語,能聽懂大部分視頻的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初見成效。
三、考核方式
細胞生物學課程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兩部分組成,兩部分各占總成績的50%。提高平時成績在課程成績中的比重,使學生充分重視平時的作業訓練,認真完成平時作業,這能避免學生期末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企圖僅憑考前沖刺完成期末考試和蒙混過關的想法。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圖片講解、課堂講演等課堂表現,以及聽寫、朗讀、畫圖等課后作業的評價。根據作業形式不同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明確評價標準,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更具有激勵性。注重過程性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9]。加強平時的能力訓練,全方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能讓學生獲得真才實學,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大學教育的質量。
四、存在的問題
經過4年的細胞生物學全英文教學實踐,我們在全英文教學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建設和儲備大量的教學資源,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我院生物技術全英文班學生雖然接受大量全英文教學,英語聽力、閱讀水平顯著高于其他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但口語仍是弱項。這也是中國英語教育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然而這些教學方法的效果體現需要學生發揮高度的自覺性,有的學生一直堅持全面大量的練習從而能力得到提升,有的學生只完成需要上交的作業,不看其他部分的內容,應付了事,沒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而訓練不足,最終期末成績平平。因而在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方面今后還需深入探討。全英文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個別學生不能適應全英文教學,要靠自學中文課本來彌補知識。這也是全英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應嚴格全英文班的學生篩選條件,保證學生英語水平逐步適應全英文教學。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和教學方法,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微信和QQ等方式與學生交流,解答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努力跟上教學進度,從全英文教學中受益。
五、結語
全英文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要。浙江理工大學細胞生物學全英文課程在學校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4輪教學任務,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獲得學生的認可。我們要努力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不斷總結、完善教學方式方法,建立適合中國學生的有效的全英文教學模式,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力的現代化生物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倫,郭三棟,沈玲.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物理實驗全英文教學模式初探[J].大學物理實驗,2018(2):138-142.
[2] 張磊,丁紅利,周川.《土壤與環境微生物學》課程全英文教學理念踐行[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61-165.
[3] 方玉潔,蔣金金,王幼平.基因組學課程全英文教學實踐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20):318-319.
[4] 唐紅艷,崔紅玲.電路分析基礎全英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47-148.
[5] 王麗萍.有機材料化學專業課全英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大學化學,2016(1):23-27.
[6] 高霄,王慧青.淺談維果茨基的語言思維觀[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6):128-131.
[7] 鐘道隆.逆向法巧學英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8] 高霞.朗讀神經傳遞及心理過程探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255-261.
[9] 李琦,王小娜,楊利艷,段江燕.大學生物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體系探討[J].高等教育,2018(2):179-180.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