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促使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核心素養培養問題。核心素養的培養既能增強專業技能,也能推動學生的個人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并可增強愛國情懷,完善自身的人格,促進綜合發展。而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在核心素養這一大背景下,應引起重視,并進行有效的提問。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提問;方法
疑問是思考的起點,問題是課堂的開端,是開啟思維之旅的引線,是跨越課堂的主框架,是優化氛圍的助力劑,是增強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并做好課堂提問。
一、 核心素養簡析
近些年,基礎教育不斷向現代化教學過渡,相關教育理念也隨之產生,其中核心素養便是新理念轉型的具體體現。某些相關文件中還明確指出,教育部會組織研究構建發展核心素養的機制。由此不難發現,核心素養絕非單獨的某一學科,它規定學生既要明確不同學科隱藏的知識,也應具備相關的專業技能與對應的思辨能力。
語文學科關乎著核心素養的培養,它是學科素養學科化的主要表現。為此,若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增強核心素養,應充分利用文化產物,讓學生從心智和思想等層面有所受益,也應經由文化情感來陶冶情操,使其獲得精神依托,實現綜合發展。
另外,還應明確,核心素養增強對不同階段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因小學、初中和高中各階段的不同,在核心素養培養中存在相互迥異的接受度,只有依照不同學段采取適宜的策略,方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二、 提問方法
(一) 利用語文的美,培養審美情趣
基于核心素養,美學教育至關重要,強化審美情趣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審美能力,推動美學教育的實施。高中語文存在不同的美,且美是一種主觀層面的判斷。現階段,高中學生普遍缺少審美意識,外加低級趣味因素的影響,致使當前的教育活動并不理想。而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深化精神與內涵方面的培養,提升審美情趣。
另外,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還加快了網絡小說和快餐文化的普及,雖然從表面上看學生的閱讀量有所增加,然而,道德觀念教育卻表現出匱乏,這干擾了審美觀念的形成。
為此,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深入挖掘課文中隱藏的美,強化審美情趣培養。以《荷塘月色》為例,制作、設計多媒體課件,并應用到課堂學習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帶來直觀感受,讓學生切身體會荷塘、小路和樹木等不同景象。
全面利用音樂,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感受,推動審美情趣培養,融入核心素養教育,推動課堂教學。
(二)
培養問題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核心素養指出應培養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然而,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切中要害。為此,教師在常規教學中,應進行合理的示范和指導,且教師應有目的地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探究。
在預習過程,可以利用小紙條,時時記錄疑問,引導學生挑選出重要的問題,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對學生的問題加以肯定。長此以往,學生便越來越會主動提問。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提問環節也應有所體現。以《咬文嚼字》教學為例,可通過分組進行討論,經由資料搜集等了解和整理咬文嚼字的相關事跡,再在課堂中自主分享,例如,王若虛修改《史記》,演員幫郭沫若修改臺詞。經由小組討論確立一名代表負責發言,通過小組討論能夠有效活躍氛圍,并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習興趣,既可采用分組,也可進行辯論,將學生劃分成兩組,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辯論,隨后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
對于高中生而言,其自我約束能力尚不完善,為此,語文學習盡量不要完全依賴學生的興趣和自覺性,相關教師應從旁引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提前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以此來培養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綜合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也可經由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以《祝福》為例,在剖析祥林嫂時,引導學生勇于質疑,讓學生思考下述問題:祥林嫂做工本是受壓迫的體現,但祥林嫂怎么會心甘情愿呢,當魯鎮人嘲笑自己時,她又是如何反應的,作為底層人物,這一悲劇能否避免。經由由淺到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啟迪他們的思維,提升思想聯想性。
(三) 實施問題教學,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問題解決能力,語文教師應引起注意。在教學實踐中,既要做好理論知識的教授,也應帶領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傳統教育理念的作用,某些教師還是較為關注成績,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缺少相關的引導,制約了學生的成長。
為此,教師應強化課堂設計,帶領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與實踐機會,強化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教師可展示經典的影視片段,帶領學生對課文與影視劇展開對比與分析。
還可經由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進一步探究。例如,影視劇與原著描述的內容是否存在出入。經由此種方式讓學生保持高度集中,引導學生展開探索。隨后再提出下述問題:影視劇因為什么未和原著保持一致,改編的理由是什么,這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如果交由你們進行改編,會怎么做。經由上述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全面討論,發散思維。此種氛圍下,學生深入思考,并能提出質疑,培養了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了思維,改善了課堂效率。
(四) 聯系教材內容,加強愛國情懷
對于核心素養而言,愛國情懷不可或缺,這是對國家的一種認可,對其進行全面的應用,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為此,在教學實踐環節,教師應依托教材內容,系統挖掘教材內部隱藏的愛國元素,強化愛國情懷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增強核心素養,并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以《蘇武傳》為例。主要講述蘇武受命出使匈奴,英勇完成任務的故事。在教學活動中,先引導學生共同欣賞《蘇武牧羊》這首民歌,經由歌曲讓學生形成初步的認識。當學習課文時,再細細解讀,并挖掘探究下述內容:匈奴對蘇武采用了何種手段,蘇武是如何回應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并設計下述辯題:教育部修改歷史教材時,存在下述爭議:中國歷史上發生的民族戰爭主要是國內民族之爭,存在正義的區分,但不應含侵略的成分,對于岳飛和文天祥等著名人物,他們在反抗壓迫和惡勢力斗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他們并非是民族英雄。基于此種說法,你怎么看待蘇武,他是民族英雄嗎?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增強愛國情懷,提升核心素養,增加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 結語
綜合來說,高中語文為實現核心素養培養這一目的,應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效開展課堂提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改變觀念,調整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整體能力,增強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石惠珊.指向核心素養涵育的古詩教學策略的轉變——以人教版《語文》必修3《秋興八首(其一)》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A刊,2018(10):36-38.
[2]張麗.在蘇軾專題教學中提升高中學生提問技能的案例研究[J].讀與寫,2018,15(5):17-19.
[3]謝小軍.談高中語文中如何優化課堂提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9):120-121.
[4]段軍.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9):773.
[5]張亞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劉敬梅,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