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小學中主要課程之一,其中空間與幾何是數學中重要學習部分,對于學生的空間思維、邏輯思維都有很大影響。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學習像數學這種抽象學科比較困難,所以數學老師在教學空間與幾何中,要以小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掌握好數學這門學科。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幾何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與幾何;教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其中空間與幾何部分更是需要邏輯思維才能夠領悟和掌握的,所以這就需要小學生做大量的觀察和生活經驗做支撐,通過平時在生活中的觸摸、測量以及畫畫、折紙等經驗,在形象的生活中積累空間的概念,有助于小學生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幾何的知識。
一、 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對空間幾何的興趣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活潑、好奇是這個階段的特點,所以小學數學老師要想引導學生學好空間與幾何,就可以通過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逐漸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了廣泛的應用,小學數學課堂也引用了信息技術輔助老師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打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還能調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小學生學好空間與幾何知識??臻g與幾何需要小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去思考,而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形象思維,所以如果運用信息技術把這種抽象的邏輯思維通過形象思維進行展示,可以激發學生對空間與幾何的學習興趣,降低這部分數學知識的難度。
教學《認識圖形》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從學習圖形時能夠逐漸建立起邏輯思維,于是我就把課本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立體圖形。在多媒體上我給學生演示的立體的圖形,比如球體、圓柱體、長方體,圓錐體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并且整個視頻都是立體圖形,有效地規避了書本中平面圖片對于學生形成邏輯思維產生的弊端。小學生在觀看這些圖形的視頻時興致勃勃的,我在一旁為學生講解、分析,引導他們產生數學的邏輯思維,為學習好空間與幾何打好基礎。
二、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提高老師教學質量與效率
小學數學課堂中所講的空間與幾何內容比較淺,一方面是為了結合小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為以后的數學道路做好準備。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比較薄弱,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信息資源,提高上課內容的質量與效率,讓小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開發邏輯思維,學好空間與幾何知識。小學數學老師要利用好數學課堂中的時間,避免以往教學中老師在講臺上講知識,學生整節課都在聆聽而沒有主動思考的機會,這就影響了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無法讓教學的質量達到老師的預期高度。所以數學老師要在課前就把課堂所需要應用的課件準備好,并且要與時俱進的加入具有時代感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好奇心,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利用好這短短的幾十分鐘。
教學《認識圖形(二)》這部分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明白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體會空間與幾何的概念,我就找了一個視頻,內容就是圍繞長方形可以分割成什么圖形、圓柱體可以分割成什么圖形等。小學生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看到各種形狀的物體被分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覺得非常有趣,能夠脫離平面圖片對思維的局限,拓寬視野,形成邏輯思維模式。然后我又讓學生拿出七巧板,按照視頻中的展示,隨意的去組合圖形,雖然七巧板是平面的,但是動手的過程中運用的是視頻中的立體思維。數學老師在課堂中利用好信息技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 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數學知識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各個領域都會應用到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得到很好的推廣,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空間與幾何時,要認真準備上課內容,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為學生提供具有時代感的教學內容。小學生比較擅長形象思維,對于數學的抽象思維比較困難,所以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拓寬視野、發散思維。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在備課時,積極研究網絡中比較新穎的教學模式與解題思路,在課堂中通過信息技術傳遞給學生,不僅可以打破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多角度考慮數學知識。
教學《圖形的運動》這部分時,關于平移現象,我運用信息技術形象的給學生展示出來。比如車、機場里平面的行走電梯、電子感應門等,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平移的實際例子運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這樣小學生就能夠清楚的體會到平移這個概念。然后我又給學生展示了一個視頻,這個視頻中全都是運動中的小汽車,各個方向運動的都有,然后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汽車的走向,選擇可以通過平移并且重合的汽車。通過信息技術與教材的結合,讓學生們可以進一步去多方面體會空間與幾何的知識,拓寬數學的思維。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空間與幾何知識是數學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數學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輔助老師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讓小學生能夠形象、生動的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為以后的學習道路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加龍.小學數學空間與幾何教學中三維動畫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3):57-58.
[2]賴艷彬.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數學空間與圖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3]宋世紅.Z+Z智能教育平臺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應用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
王秀萍,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