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作為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內容更深一步的融合。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思維性、系統性和嚴謹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有效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的優勢,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綜合能力。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方法;新課程標準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由于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性,所以在此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21世紀我國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微課屬于新型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內容,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微課設計通常較為靈活巧妙,教學時間短且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能夠突出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便能夠集中注意力,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與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微課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
一、 微課設計的重要原則
(一) 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狀態下,思維才會更加活躍,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必須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師在創設微課教學內容時,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效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導入新課,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自主的發現問題,思考探究,并且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有效理解,進一步提高邏輯思維水平。
(二) 時間性原則
微課設計通常只會關注某一個知識點,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效突出教學重難點知識。微課視頻時間應當控制在十分鐘之內,設計內容必須要簡短精悍,防止由于時間過長學生注意力分散,導致教學效果差。
(三) 完整性與針對性原則
無論是微課設計還是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確保具有完整性與針對性,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通過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加強課堂互動與交流,設置完整性教學過程,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和鍛煉,進一步引導學生互動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
二、
微課在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中的應用方法
微課資源主要來源于教師個人的自主制作和個別網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可以將其貫穿于課程中的自主學習、情境創設、重難點教學、鞏固拓展等教學環節中,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學校、家庭中的日常生活語言環境,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一) 應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對于各項事務的理解能力較弱,再加之數學知識較為抽象難懂,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過于枯燥乏味,所以數學學習就好像是登天那么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微課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貼合生活情境的數學問題引導下有效的感知知識點,進一步增強數學思維邏輯能力。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動物樂園》時,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播放視頻片段:小明與小剛在操場上踢毽子,小明踢了9下,小剛踢了7下,然后教師借此提問同學們,“你們分析到底是誰贏了?”學生能夠輕松地回答出答案,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引導,鼓勵學生描繪一下自己的推導方式,學生會說:“是根據自己在生活中踢毽子的經驗判斷的。”接著教師利用微課動態演示,然后通過“一一對應”的直觀演示,讓孩子明白9比7多2,所以小明贏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順利導入“>”和“<”符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層次的學習數學知識點。在此過程中,教師對于微課的應用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要讓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有效地與學習內容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生也會更加輕松的理解抽象的數學符號。
(二) 應用微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學習,才是真正的教育的魂。”由于微課時間相比較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要短,但是微課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例如在講解一年級上冊《乘車》一課,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應用微課為學生展示視頻:一棵樹上一共有六只小鳥,飛走了四只,又飛來了兩只。讓學生思考一下現在樹上有幾只小鳥?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和交流,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將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觀的了解,自然而然的得出答案。教師在順利導入一位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既能夠豐富形象的展示數學概念,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 應用微課展示多元化教學模式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動力,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微課教學內容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切記避免因為課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應注重數學課堂的核心要素——思維能力,必須要改進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應用微課加強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教師可以用視頻方式展示圖形面積間的關系,使學生將之前學習到的圖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回顧與反思,再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將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進行拼接或將單個三角形進行先剪后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理出新的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有助于學生加強對邏輯思維的有效應用。所以在微課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或者是新舊知識有效銜接、案例分析與課堂討論等多元化模式,進一步活躍學生的思維。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入微課課程,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進一步拓寬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微課優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難點,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偉柏.網絡平臺學知識,邏輯思維微課出——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4):216.
[2]王建林.“借助微課,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67.
[3]左洪真,毛蕊.基于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13(18):137-138.
[4]呂玲珍.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2):65.
作者簡介:
蔡慶英,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