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濤
【摘 要】本文闡明高中物理新課導入需遵循的原則,以及高中物理新課導入的方式,論述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向,提出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 新課導入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047-02
良好的新課導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首先要把握好“導入”環節。要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要從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并在這種漸進的過程中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必備素質,同時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一、高中物理新課導入需遵循的原則
(一)高效性原則
教師需要根據高效性原則,選用與設計最佳的新課導入方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高效性原則本質是教師用最短的時間有效地導入新課,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課堂,獲得最優教學效果的原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有很大的關系,有相當部分老師由于備課不夠充分隨意性較強,導致導入新課需要較多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過多的教學時間,使學生錯過了最佳學習時間,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教師在設計物理新課導入方法時應著重考慮教學結構,爭取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給學生最多的知識,貫徹落實高效性原則,提高教學質量。
(二)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旨在物理教學新課導入過程中促進學生從心理到生理的健康成長,規避傳播不良現象與腐朽思想。思想性原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是所有學科都應擔負的責任。在高考制度背景下,教師更多的是采用“應試教育”,過分地注重分數及升學率,忽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忽視塑造學生精神世界。如果只追求分數,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學生成為“無德之才”。新課改后,教師需要逐漸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導入過程中謹遵思想性原則,以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傳授更多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在保證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提高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成“有德之才”。
二、高中物理新課導入的方式
常規教學新課的導入多以復習舊知的方式為主,但在教學中如果能靈活運用其他方式,那么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下面談一談幾種新課導入法。
(一)實驗導入法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學生只有能夠自己動手嘗試,或是能親眼觀察實驗現象,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習的熱情。利用小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借此導入新課,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教師可選用較為巧妙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到驚奇的同時產生疑問,激發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思維能力。這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易做、成功率高的小實驗演示,既不需要大型實驗所需的專業環境,又能夠有效地導入新課。
(二)聯系生活導入法
生活是物理學習的源頭。物理知識源于日常生活,許多物理現象都來源于學生每天都會經歷的生活,但學生并不明白其原理,因此,物理新課導入可以選取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例如,為何汽車或者自行車等緊急制動時總要向前滑行一段距離?用這種常見現象來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這種運用生活中常見現象導入新課的方法,不僅能夠喚醒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在集中學生注意力教授新課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三)多媒體導入法
隨著 4G 時代的到來并得到快速普及,多媒體教學日漸興盛。將多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在多媒體課件中添加圖片或者短視頻的方法導入新課,因為圖片和視頻具有極強的感官吸引力,能夠一瞬間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帶著較高的注意力和激情進行學習和思考。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向
(一)培養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主要是指學生對物理知識與現象的認知。可以對身邊的一些物理現象做出基本的科學分析以及解讀,能夠對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提煉,達到簡單化記憶的目的。在高中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物理觀念是一個基本過程,只有學生能夠初步建立物理觀念,才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提高物理學習能力。
(二)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從物理思維角度對客觀事物進行深刻探討研究,從內在解釋現象的本質的能力。思維能力由模型構建、科學推理、科學論證以及質疑創新四方面組成,其主要程序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教師不斷地引導;第二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假設、推理;第三步,對假設進行論證并且得到完整答案。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實驗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是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實驗探究環節。新課標要求將實驗探究加入高中日常物理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探究能力。物理探究能力培養主要是體現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大膽地進行猜想假設,并且能夠結合物理觀念以及物理思維,開展實驗探究的能力。探究過后,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設計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論證,能夠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數據和信息的收集與處理,為實驗探究制造更多的有利條件,最后能在實驗結束后,結合整個探究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和反思,形成自己的觀點。
四、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建議
(一)解讀生活常識,培養和優化學生的物理觀念
高中物理教師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下,通常會忽略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的意識,忽略物理觀念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在學生具有一定的物理觀念的基礎上,老師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進行日常物理教學時應該積極結合生活常識,從物理的角度分析生活,從而使學生借鑒老師的方法,對日常生活現象進行專業的解讀與探析,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在生活中能夠舉一反三。借助物理知識解讀日常生活,可以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樂趣,建立物理觀念。建立正確的物理觀念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優化物理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傳統的物理教學理念過多是為了應對考試,其主要是考慮如何將書本知識更好地教授給學生,以達到能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目的,但并沒有更好地培養學生如何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困難性,認為學習僅僅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導致學生長期習慣只學習理論知識而忽視探究過程的教育環境中,從而缺乏自主探索意識,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應該重視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引入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讓學生從科學家的思維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科學家的思維方式中總結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開發自己的思維潛在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思維能力。
(三)加強實驗探究優化課堂教學
由于受到學校自身條件的制約,學生很少能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究,這就需要教師多動動腦、動動手,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盡量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對所學或者未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探索,在增加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探索精神。改善過去教學中學生長期的更多的單方面接受老師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所教授的內容的形式,更多地通過親自實踐去探索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高中物理新課標要求將實驗探究融入日常教學中,有效培養實驗探究精神。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加強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將實驗與課本理論知識相結合,大膽地在實驗探究中進行理論內容講解,讓學生一邊實踐一邊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實驗解決自己迷惑的問題,分析知識原理。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從而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識,使自己的思維不拘泥于現有的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學術與教育形態并重
外顯的學術形態和內隱的教育形式共同構成了高中物理知識的核心。外顯學術形態主要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所要教授的知識表面化分析給學生,目的是僅限于學生了解知識本身。內隱的教育形式則是老師通過實驗深層次地向學生解析、探索知識來源,拓展知識應用,借此培養學生思維方式與探索能力,從而傳播正確的物理價值取向。
學校教育也要結合運用學術形式。就物理教育而言,其運用的學術形式,是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所學知識,重點是要學生自己看一看自己是否理解了物理學上的概念,是否能夠對物理知識有準確的認知,然后通過物理課堂傳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因此,學校要從學術形式和教育形態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用學術形態講解學生所需知識,并在教育形式的幫助下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好的環境,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影響學生的成長,使其建立科學研究的態度,使其能夠嚴謹地學習物理。
教師要明確新課導入的作用,注重優化、創新新課導入的方法,采用多樣化、靈活性的新課導入方法,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不僅要挖掘學生潛能,而且要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體會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找到學習物理的方式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肖三保.高中物理課堂導入的設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7
[2]杜建萍.談高中物理教學新課導入方法[J].才智,2017(11)
[3]侯 好.發展高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D].揚州:揚州大學,2018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