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貴金
摘?要:人的思維,有能動的一面,也有惰性的一面,啟發和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是每個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引領深度學習,訓練學生思維,需要挖掘知識的內在吸引,抓住深度學習精髓;展示數學活動的獨特魅力,創設積極思維情境,促進學生成功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訓練思維
教育家杜威指出:“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踐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教師必須注意在教學中創設積極思維環境,把學生學習引入最佳狀態,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構建知識,參與學習的各個環節,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體會到智力活動的愉快,既獲取知識又發展能力,不斷獲得成功的內心體驗。
一、
挖掘知識的內在吸引,抓住深度學習精髓
善于情感激發,促進情感遷移后,在創造情境活動中,深度學習是曲折上升的。興趣是一種休眠狀態,是學習的開始。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的情感如影相隨,對知識的興趣能激起學生刻苦鉆研和積極進取,激發興趣就是要創造更精彩的數學,激活數學思維的細胞。數學知識的內在吸引力,引來數學的“活水”,數學學習不再高深莫測,在感受數學價值中錘煉了知識的精與巧。教師要運用自身的知識修養,鞏固數學知識,引進有利元素引領學生進入情境,指導學生掌握方法,點撥學生數學實踐,融合行為操作經驗,側重思維的提升,并創生一種新感覺,引導學生新困惑,產生新欲望。
比如學習“元、角、分”時,辦一個模擬小商店,做一次售貨員賣東西的游戲,讓知識貼近生活,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學習對元、角、分的興趣;又如指導學生憑感官、知覺經驗學習“時間”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可以因“時”利導一節數學課——一共四十分鐘的時間感覺,在綜合性活動中學會運用“時間”,這樣使學生對時間有了一定的印象;“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來感覺思維的”,教師可以巧編兒歌,順口溜,通過多種形式,加深理解,如教學“>”“<”時,用“大于號、小于號,開口對著大數笑的順口溜”加深認識,在學“時、分的認識”中,在教具設計上下功夫,通過人手一個的鐘面教具,學生情緒振奮,思維就活躍起來,直觀操作更加形象。
二、
展示數學活動的獨特魅力,創設積極思維情境,促進學生成功學習
要讓數學教學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數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領悟了數學的本質,方法與知識雙管齊下的刺激——求知欲望,使學習的成功成為可能。
(一) 加強直觀操作,提升學生學習力
根據學以致用的原則,升級學生思維展示的層次,突出占優勢的形象思維訓練,可以借助直觀操作放大學生的成功體驗,綜合多種器官參與學習,發揮學生合作資源作用,無需彩排,利于有效解決數學問題。如數學“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不連續進位)時,教師充分運用“擺小棒”操作,向學生形象清晰的展示24×3的計算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24根小棒分成2個10根和4個1根這兩部分,接著,再擺出和上面一樣且同樣多的兩行小棒,這樣擺,進一步顯示了3個24的計算含意,計算時教師又引導學生把不同數量分門別類,辨析單、整捆特點,深刻理解“求3個24是多少”,即是算3個20與3個4的和是多少。操作經驗和思維經驗相輔相成,直觀操作成為思維支柱,抽象的筆算乘法法則變得通俗易懂了,學生在深度學習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資料,也加強了思維的訓練,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又如:指導學生去理解“鐘面上的時鐘剛走過數字幾,分鐘從12起走了多少小格,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幾分”這個教學難點時,(例2“8時55分”),讓學生理解時鐘剛走過數字8,而不是數字9。首先,老師實際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引導比較、理解。其次,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掌握快整時時,時鐘很接近下一個數字,但還沒走過下一個數字,我們就讀上一個數字,不讀下一個數字。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了看鐘面幾時幾分的方法,從抽象到具體,掌握了這節課的重點知識。
(二) 優化思維方法,發展學生平衡性
提供思維的空間和平臺,是數學深度學習授之以漁的關鍵。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優化思維方法,以點帶面緊扣訓練內容,在調控學生思維活動中,引導學生“善待”數學,講究正確策略。比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一課時,學生已經學會了自主編制口訣。如何讓學生深度學習呢?可以問題引領思考9的乘法口訣中每個乘法算式里面的積有什么規律或特征,分別從9、18、27…81進行探究異同點,組織學生在數學對話中去發現規律,集思廣益后,依托思維訓練節點,學生對“9的乘法口訣”柳暗花明,發現了積的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加起來和是9(如二九一十八,一和八合起來是九),學生在追求“真理過程”中思維活躍,爭取良好的效果。深度學習奏響了思維訓練的樂章,學生能夠緊密聯系新舊知識融為一體內化,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觀察、思考、分析后,找到了數學王國的“天塹通途”,有序思考訓練水滴石穿,數學核心素養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怎一個“練”字了得?在促成和諧互動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長流水”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后續學習添磚加瓦。在引領學生攀登多層次的知識臺階中,數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倡導從不同角度設計問題:①如何找到解決這道題的突破口?②解決這道題只有一種算法嗎?③解題規律能否推廣到其他題型?數學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從現象中揭示實質,暴露思維,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均衡發展。
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讓深度學習成為思維訓練的起點。營造動態生成的思維情境,運用點石成金成、妙手回春的策略,激活學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善于設置情景問題,注重培養遷移能力,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能一棍子打死,需要數學教師耐心細致、銳意創新思維訓練方式,引領學生在行之有效的深度學習中獲益匪淺,促進學生樂學、會學,最后達到成功的學。
參考文獻:
[1]吳柳月.試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8(3).
[2]胡桑桑.數學思維的訓練及其反思[J].數學之友,2017(12).
作者簡介:
林貴金,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