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詣
摘要:本文通過對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課程探討進行分析研究,將其弊端性與問題性進行重點闡述,并對促進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質量發展提出相關優化措施,為我國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古詩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H1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50-01
一、前言
外漢語語音教學作為一種特殊教學方式,具有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性。通過對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課程探討進行分析研究,將其問題性、對策性進行逐一提出,為相關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建議參考。
二、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對外教育發展規模逐漸趨勢性,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作為重要基礎性流程,具有相對的重要性及影響性。漢語語音教學及學習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講,將古詩詞融入到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尤為重要,具體如下:第一,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掌握,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主要注重的漢字發音、結構變換及應用配合的實踐性傳授,漢語的魅力性在于對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傳承的全面體現,而學習漢語首先要對中華歷史與民族文化進行掌握了解,“古詩詞”中蘊含了大量的經典詞句,從整體上體現漢語言的魅力所在。因此,在進行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融入“古詩詞”尤為重要。第二,古詩詞可以使漢語語音發音更為標準性,對提升教學質量及效率起到相對的推動作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與對內教學截然不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繁瑣性,從整體教學質量及效率角度來講存在相對的滯后性。而古詩詞重點語句發音可以對漢語語音教學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使學習者在不同階段、不同背景及國籍都不會受其影響。這些學生都可以從古詩詞中感受漢語語音的特色性魅力,并可以發音技巧與發音特點的掌握中更為科學的對其漢語語音進行學習掌握。
三、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以古詩詞進行文化傳播
學習的目的性在于對中華文化的掌握了解,古詩詞的魅力所在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而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古詩詞”為主,對其中華文化進行大力傳播,使學生充分了解掌握漢語言魅力及語音結構性,具體如下:第一、以經典詩詞引用為主,如李白的《俠客行》、《將進酒》、《水調歌頭》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引用。在引用過程中教師應“一字一句”對其進行朗誦,讓學生可以對漢語語音發音及結構更為掌握。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等方式對古詩詞進行效果展現,如采用大屏幕及媒體技術,將古詩詞以動畫形式進行呈現。讓學生更為清楚、立體的感受中華古詩詞的魅力所存②。
(二)將古詩詞與現代漢語語音進行融合
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應用中融合性尤為重要,缺乏融合性就無法起到一定的效果性發揮。漢語語音教學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定對其進行緊密融合。將古詩詞的特點性進行逐一分析,并按照國外學生的各自語言特點進行針對性優化,可以從發音角度及咬字方式中入手,將古詩詞與漢語語音進行相對關聯與融合。不能只側重于古詩詞而忽視其漢語語音發音。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的具體步驟來實施,不能講古詩詞進行單獨確立與單獨存在,缺乏融合性與結合性就會導致在實際漢語語音教學中問題性頻出,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與提升教學質量。
(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作為教學開展的重要核心基礎,具有相對的重要性與影響性。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面對多為外籍學生,導致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相對的限制性。因此,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就會對教學效果及質量提升起到相對促進作用。具體如下:第一、加強教師自身古詩詞掌握及應用能力,通過定期培訓、活動開展,以古詩詞為主題對教師自身教學能力進行全面提升。第二、加強專業學習與德育思想提升,漢語語音專業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性培養,并不斷融合德育教育思想與教學理念,將自身德育素質與職業道德進行重新規范,進而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古詩詞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課程探討進行分析研究,將其問題性、實質性進行全面闡釋,并結合其問題現狀提出相關優化措施,主要包括:以古詩詞進行文化傳播、將古詩詞與現代漢語語音進行融合、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等,為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