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建設作為上層建筑取到了長足進步與發展。其中,群眾文化藝術作為文化藝術發展的主要陣地和不可缺少的環節,對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引導群眾文化藝術在其軌道健康發展,是我們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與特點和發展走向進行研究探討,目的在于為有效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發展、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藝術;發展走向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4-0202-01
一、前言
群眾文化藝術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是全民智慧的結晶,是一項涉及我國全民的社會性活動。其以大眾娛樂的方式,不斷豐富著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打下了穩固的基礎。新形勢下,要發揮群眾文化藝術的積極作用,就要重視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走向。
二、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與特點
1.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群眾文化藝術是文化藝術中的一部分,首先文化藝術從廣義上講,物質與精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藝術;從狹義上看,則是人文精神的反映。而群眾文化藝術,則是排除職業,以自我參與、自我娛樂和自我開發為主的社會性文化,其主要參與者是人民群眾。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群眾作為群眾文化藝術的主體,他們自身創造文化活動的同時享受文化活動;第二,群眾文化藝術的內容具有廣泛性、社會性、娛樂性,其中以娛樂性為主。
2.群眾文化藝術的特點:(1)公益性。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文化設施全部由政府出資建設,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采取撥款等措施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支持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2)通俗性。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以貼近人民大眾為基點,通過通俗易懂的內容選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來拉進文化藝術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大眾對文化藝術活動的接受度。(3)群眾性。群眾文化藝術密切結合當地民俗特色與風土人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鼓勵全民參與。(4)多樣性。群眾文化藝術的多樣性體現在內容、形式、精神以及載體的多樣性方面。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走向
1.提高群眾思想認識,擴寬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空間。群眾文化藝術以人民大眾為主體,重在全民參與、健康發展。就目前現狀來說,群眾的參與度還不夠廣泛,人們還沒有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所以要通過大眾傳媒等途徑來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讓大眾認識到群眾文化藝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豐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養、實現人生價值有積極意義;結合地方特色,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供廣場、藝術館等合適場地,選擇優秀先進文化開展相應活動;開展適合兒童、青少年、婦女、老年等各個群體的文化活動,擴寬群眾基礎0。
2.重視人才隊伍儲備,提高群眾文化藝術活動質量。群眾文化藝術面向大眾,由于其自身種種局限在質量方面有待提升。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藝術活動要提高品質、清晰定位,不能盲目跟風,不能流于形式。首先,要對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基層文化工作者整體水平,為群眾文化藝術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加強群眾文化藝術重視力度,發揮文化藝術愛好者的引導、示范作用,為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提供方向。
3.加強文化藝術品牌建設,優化群眾文化藝術發展格局。想要開展出優質的有意義的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有自己的品牌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根據地方特色和具體情況,與時俱進,創造獨特的群眾文化藝術品牌;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確保群眾文化藝術的經濟基礎;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
4.注重文化藝術創新發展,保證群眾文化藝術與時俱進。創新是文化藝術進步的靈魂,群眾文化藝術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保證其生命力,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群眾文化藝術在發展過程中,要立足社會實踐,結合歷史經驗,發散創新思維,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在相關的活動工作中,恰當發展其潛在的相關藝術活動,使文化藝術融于生活,高于生活,以領先的藝術活動來提高人們的興趣,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
四、結語
群眾文化藝術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文化發展與傳承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走向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發展,正確引導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走向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提高群眾思想認識,擴寬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空間;重視人才隊伍儲備,提高群眾文化藝術活動質量;加強文化藝術品牌建設,優化群眾文化藝術發展格局;注重文化藝術創新發展,保證群眾文化藝術與時俱進這幾方面來發展群眾文化藝術,使其以更好的姿態呈現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