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東
廣州市藍天中學創辦于1992年,2006年學校由“一校兩制”轉為公辦學校,由完全中學轉為初級中學。“篤志同心 闊達前行”是我校的辦學理念, “藍天文化 雁群精神 翱翔教育”是我校的辦學體系,致力于培養團結奮進、合作進取的和諧師生團隊。自2006年轉制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廣州中考中,畢業生成績連續多年排在海珠區同類學校的最前列。最近6年,累計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人數達到300多人。今天的藍天中學已進入良性持續發展階段,學校文化特色彰顯、美譽度不斷提升,逐步成為居民認可的“身邊的好學校”。這一切在于學校以教師為根本,把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學校的重中之重。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除了采取“送出去”的培訓策略,還結合本校的特色,開展個性鮮明、注重實效的校本研修。
1.加強學校班子隊伍建設,提升行政干部的綜合管理能力;加強學習,強化“四個意識”,做到黨政協調發展,知責履責盡責。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突出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和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3.加大力度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4.加強學科組長、備課組長和專任教師的培訓,大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
1.開展師德專題教育。師德師風建設,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每學期都要結合形勢發展要求和學校實際有計劃地開展師德專題教育活動。
2.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圍繞各學期工作重點要求,有計劃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加強教師觀念、技能、研究等能力的培訓。
3.實施名師工程,加快名師、骨干教師培養。實施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每位青年教師個人要主動提出自己的3年、5—8年、10年的成長目標,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幫助教師實現成長目標,著力培養一批在海珠區乃至廣州市聞名的優秀教師。每學年要通過優質課評比、課題研究等工作評選出一定數量的校內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進一步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4.實施青藍工程,堅持開展學科和班級管理的師徒結對活動。每學年安排名優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發揮名優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同時通過青年教師促進中老年教師教育信息化等現代化教育能力與時俱進。
1.磨課
“磨課”是學校優化學科教學的主要研究活動。它致力于 “磨”掉冗雜凸顯精華,“磨”去浮華還原本真。
(1)同一備課組圍繞一個教學內容進行反復打磨,探索教學的模式。
(2)同一備課組對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課時依次教學,探索教學的程序。
(3)一位教師圍繞一個教學內容進行試教、反思、再試教、再反思、再上課,探索教學的通透。
(4)對不同的課型進行研討,探索教學的高效。
(5)探索教師自主提高業務水平的有效方式,探索教學自我成長的最佳路徑。
“磨課”可以引領教師實踐新課標的理念,實踐對有效教學的積極探索;引導教師關注學習的過程,更主動地用“教”服務于學生的“學”;引發處于不同教齡階段的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自動地走向有效教學。
2.課堂協助
通常檢查性聽課常常讓人緊張不安,我們換一種方式,化評價為互助,由教師自己主動提出邀請,請同事來聽課。角色的改變,獲得的是全新感受,這是課堂教學輔助自主發展的一種新嘗試。
3.網上研討
網上研討是探求輔助“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它方便快捷,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隨意中交流著思考,共勉共進,促成了大家對有效教學的思考和實踐。
4.沙龍引路——發現有效教學的真正意義
教學是學校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它也占據著學校教師工作的絕大部分時間。學校要想發展得更快更好,教師要想活得更有意義,唯有自覺自愿地把教學和“有效”密切聯系起來。怎樣將教學工作與“有效”緊緊聯系?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教師沙龍,在自由討論中充分認識有效教學對于學校和教師的意義,充分認識到有效教學應該成為學校和教師自發的生命意識。
5.反思導航——提升有效教學的生命自覺
對于教學來說,最重要的反思是關于是否有效的反思。它能幫助學校和教師求真務實,并在反思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反省自己。教師也應該把有效教學作為自己自覺的反思與實踐之道,最大程度地促進學校和教師自身的發展。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