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教育均衡發展、教育公平的呼聲愈發強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均衡發展關鍵在教師,教師發展的核心在專業成長。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來更快、更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整體提高各學校的師資水平,這或許是回應社會呼聲的不錯辦法。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除了以省名師工作室為依托的共同體,還有區域學科教研共同體、學校青年教師發展共同體等;在學習共同體開展學習活動時,除了線下集中開會研討外,還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開展線上學習活動。總之,有了學習共同體,教師就可以在共同體中實現常態交流、互相推動,這樣,教師的學習就不易停滯,教師的成長就不會停止。以下,以廣東省名師工作室為例詳談如何通過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名師工作室是當前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一個熱門話題,已經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培養骨干教師的重要途徑,是本質是一種專業學習共同體,也是由掛牌名師和若干相近學科或領域的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的教育教學專業機構。其主要目的在于創設一種相互支持和相互協作的學習環境,以打造一流的專業團隊、創建學科教育教學的特色和品牌。其主要職能是搭建平臺,為名師個人及其合作團隊的專業發展提供交流和實踐的機會,同時做好培訓省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和培養青年教師的工作。學習共同體是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包括教師、專家、輔導者等) 共同構成的學習型團體。團體成員彼此之間通過互相溝通、交流,互相分享各種學習資源、研究成果,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等方式,實現專業共同發展。(張建偉《論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可見,構建學習共同體是名師工作室開展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名師工作室也為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與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人員、場所、財物等多方面的保障。
正是基于此,為有效促進工作室學員、成員及其所在學校、所在區域教師的發展,本人以自己主持的廣東省劉聞名師工作室為依托,以生物學科為例,努力構建了兩級學習共同體:第一級共同體是由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學員及成員組成的學習共同體,學員有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名師培養對象(共6人)和省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每期5-7人,到目前共五批),他們由廣東省教育廳選拔和委派,工作室成員包括我校和佛山市內的生物骨干教師。第二級共同體是以工作室學員為中心、由學員所在學校或地區的教師組成的學習共同體。具體如下圖所示:
學習共同體的一級成員主要是工作室跟崗學習省骨干教師培訓學員。他們有機會被推薦參加工作室的學習,已經說明他們的實踐工作相對比較出色、專業發展相對較好。同時,作為省骨干教師、“百千萬”教師培養對象,省教師培訓中心對他們又提出了比一般老師更高的要求、更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和學習任務。為此,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要幫助他們確立課題研究項目,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以3年為一周期完成專業發展任務,主要包括:(1)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每年4本以上,提升專業理論水平;(2)參加脫產理論學習(主要進高校聽專家、教授講課)和跟崗學習,完成聽課作業和在跟崗學校聽課、上研討課的任務;(3)參加學員研討和聽課互評活動,撰寫、互評教育博客等;(4)學會做課題,規范寫課題申請書、結題報告,完成課題結題;(5)完成示范帶學、講座、青年教師的培養;(6)撰寫教學論文,通過論文答辯。

學習共同體中的一級成員,通過認真完成以上這些學習任務,他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進一步得以增強,學科視野更加開闊,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風格進一步凸顯,專業發展獲得質的提升。
例如我們工作室共同體中的一級成員中的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名師培養對象深圳育才中學教師荊文華,她在培訓期間在專業上的發展情況非常突出,獨立出版著作《聚焦高考生物》《玩轉高中生物學》二部;有4篇論文發表在《中學生物教學》等雜志上,2篇獲獎;主持省級課題2項,區級課題1項;被評為深圳市名教師、深圳市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獲得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質量一等獎;在省內進行講座10多場,市級公開課2次。
工作室學員有機會參加省名教師培養、省骨干教師培訓,有機會到省師工作室及工作室所在名校跟班學習,這是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對他們的肯定和信任。他們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除了要求自己切實進一步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教科研水平外,學成后還要回到原單位,用自己所學去引領帶動本單位的同事和本區域的教研。他們需要借鑒省名師工作室的方式去構建本區、本校、本學科的常態化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發揮他們的輻射引領作用。
為了幫助、同時也為了督促工作室學員回到原單位后更順利地構建起學習共同體,本人會不定期到各學員所在學校開展指導、考評工作;同時,為推動學員所在單位的科組、備課組交流,主持人制定了兩級學員學習共同體之間的交叉互訪制度,通過在到訪學校上示范課、做專題講座、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等方式,在促進學員進一步提升的同時,又為被訪學校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提供有益的幫助。相關學校的生物教師,也就在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中獲得專業上的成長。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劉聞工作室的學員走出本校去做專題講座、學術報告超過30場次,承擔公開課近40節次。
如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工程” 名師培養對象深圳育才中學教師荊文華充分發揮核心學員的輻射引領作用,培養期間被聘為深圳市南山區教師發展兼職研究員、深圳市南山區兼職督學,輔導年輕教師在深圳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或說課大賽等比賽中獲深圳市一等獎,獲得好評。深圳市荊文華名師工作室成員中黃俊芳、陳先波、盧開雄被評為廣東省骨干教師培養對象,陳先波、黃俊芳被評為深圳市骨干教師,馮琳、楊志強、陳先波、倪江林分別任南山區、福田區工作室主持人。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