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芳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是學校的一個永恒的話題。數學是學校教學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有著十分的作用。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保駕護航,真正做到減負增效?筆者認為,精準備課、精準設問、精準練習和精準輔導,是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性非常緊密的學科,大部分的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因而,小學數學教材的重點、難點清晰明了。教師只要認真閱讀一下教材就能明白“教什么”,難的是怎樣在教學中用教材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間的聯系,找到教學的最佳切入點,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知,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主動掌握新知識,即解決“怎么教”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前備課要精準。如四年級下冊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教材非常清晰地從例題引入,由兩位同學的不同解法得出結果相同,從而總結出乘法分配律的定義: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字母表示為:(a+b)*c=a*c+b*c,教材的呈現得簡單而清晰。但要怎樣教才能突出難點、突破難點,讓學生真正掌握這個運算定律呢?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了三次細心觀察、對比的環節:第一是在學生經過思考列出不同的兩種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后,設計了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算式(4+2)*25和4*25+2*25的異同點的教學環節;第二次是設計讓學生對比這兩個算式的意義的教學環節;第三次是設計讓學生觀察、比較乘法分配律與乘法豎式計算的聯系的教學環節。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建構數學模型,形成知識網絡。因而備課要有大課觀,宜細、宜密、容量大,宜心中有學生,多維度備課,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作物質保障。
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溝通聯系、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重要方式。小學數學教師圍繞目標精選提問點,以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設問于知識聯結處。善于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處設問,以創遷移條件,把學生引入“最近發展區”,使其在“疑問——探究——發現——解決”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如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可以利用早已學過的相遇問題來設問:“工程問題與相遇問題有什么異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比較、分析、發現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認識到工程問題與相遇問題的解法基本上是一樣的,這樣就化解了學生理解工程問題的難度,聯結了學生的新舊知識,促使學生將新知內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讓教學高效化。
2.設問于知識疑難點處。“不悱不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隨時會遇到難點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此時,只要我們教師于疑難點處發問,就可引導學生改變思維方向,進入探索學習的情境,用鋪墊式的問題淺化難點,平緩坡度,使學生進入自我求通的新境界。如在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講到824除以8時,問“十位上的2除以8,不夠除,要怎么辦呢?”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討論中明白,商的中間不夠商1 就商0,啟迪學生的思維,突破疑難點。
3.設問于知識重點處。每節課都有其重點,為保證課堂教學中重點的突破,須抓住重點設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突出重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用米尺度量物體的長度,有的多出1分米,有的多出2分米,如何用數學的知識來表示?這是小數的意義的重點所在。我們可以這樣設問:“用米作單位,不夠1米怎么辦?”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究中明白,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剛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小數來表示。這樣,對于小數的意義的重點知識,學生就在教師精準設問的引領下,通過自主探究而獲得。
4.設問于知識矛盾處。在矛盾處設問,往往可以引導學生把新知識點理解得更深更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教學小數的近似數,把2.97保留一位小數時,設問:“3.0和3 完全一樣嗎?”一問激起千層浪,有說一樣的,也有說不一樣的,還有說不清楚的。“一樣是什么一樣?不一樣的又是什么?”在這樣的問題引領下,學生的思維更清晰了:3與3.0的大小一樣,表示的意義不一樣,3表示3個一,3.0表示30個0.1;精確度也不一樣,3表示精確到個位,3.0表示精確到十分位,所以3.0比3精確。這樣的設問,妙在觸及到了學生思想的矛盾處,使易混淆的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得以明晰,從而使教學更加有效。
練習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立足教材、優化每道習題配備,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數學的精準練習對數學知識的構建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課上訓練要內容精準,形式靈活,反饋矯正到位;課后訓練做到適量、分層,因此,精準設計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孩子學不同的知識,切實調動起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將教學中的訓練和輔導環節切實做到減負增效,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著重體現學生主體,努力踐行“只有學生學的精彩,才是教的精彩”的課堂教學新理念。對一堂課中的知識,中上層次的學生往往輕松掌握,得心應手,而中下生由于基礎、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難以取得學習的成功。如何讓尖子生吃飽,后進生吃好?“分層教學、精準輔導”是不錯的方法:即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分層組合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并實行精準輔導,這樣,使不同的孩子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進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各層學生的數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永恒的追求,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當然需要講究“工匠精神”,而我覺得“精準備課、精準設問、精準練習、精準輔導”應該是我們教師“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