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柳霞
一直以來,語文教師最苦惱的事肯定是改作文:從標點到字詞句,從選材詳略到立意構思,事無巨細地逐一精批細改,然后寫上批語,再給出分數。然而,遺憾的是有些學生面對老師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批語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只是看看分數后就把作文丟到一旁。語文教師為作文教學付出了很多,收效卻是甚微,葉老先生稱之為“徒勞無功的批改”。為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寫作水平的提高,我的做法是:學生寫完作文后不要急于收上來,讓作文再飛一會兒……
葉圣陶說:“文章寫完之后,最好是念一兩遍……要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小學語文課每周一般有一兩節連堂,我一般利用連堂讓學生寫作文。第一節讓學生自己寫作文,寫好作文后我不急于收上來,接著安排第二節的前半節讓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運用聽覺器官來檢查自己作文存在的問題,發現有問題馬上自己進行修改。
具體做法是:讓學生邊讀邊用筆修改錯別字和不通順的句子,增刪詞句,然后在作文后面分別列出,再看看文章的選材是否圍繞中心,結構是否層次清晰,過度是否自然,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小學生的作文篇幅一般不長,學生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修改,一般這個活動過程只占十五分鐘左右。
通過這樣的修改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自我修改的好習慣,而且多次修改能讓學生準確地記住作文的基本要求,對這些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同時,經過自己的修改,作文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讓學生互批作文這個做法向來有爭議,有的教師認為很好,有的認為沒用,有些人甚至認為是老師在偷懶。其實只要教師做足夠準備,認真思考,細致規劃,耐心具體地指導學生,興利除弊,學生互批作文還是好處良多。我校的魏老師經常是一學期全讓學生相互改作文,自己一次也不改,他任教的班級寫作水平常常領先。我基本上是學習魏老師的方法,再加以改進,運用到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去。
具體做法是:在批改前,先把批改方法和批改符號教給學生,以規范批改。而批改方法是學習魏老師的方法: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是否整潔;3.錯別字幾個;4.有幾處病句;5.標點符號有幾處明顯錯誤;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鮮明、集中;7.看文章的選材;8.看文章的結構;9.看表達方式;10.看語言是否簡練、通順、準確。學生掌握了批改的方法后,就可以開始批改了。
通過互相修改,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看到多名同學的作文,這樣容易發現別人的優點和缺點,自己引以為戒,而且學生指導別人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也能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其次,教師將事先批改好的優秀作文和存在問題稍多的典型作文通過多媒體平臺展示給學生看,作為批改作文的范本,學生按照范本進行作文批改,操作容易,有范可循。每次換成不同的同學來改作文,看著不同的同學對自己的批語,學生也會充滿新鮮感,有利于培養學生修改作文和學習別人作文的興趣。通過實踐,我認為讓學生互相修改作文也是一種很好的批改方法: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文,有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能夠從其他同學的寫作中學習到好詞好句和優秀學習方法,并且以從同學修改的作文中存在的缺點為鑒,揚長避短;另外,經過學生的批改實踐,對寫作的基本要求會理解得更加深刻。
經過學生自己批改和相互批改作文,教師要關注的問題更多:首先閱讀學生作文,了解情況;其次特別關注學生的相互批改,批改學生沒批改到的地方,特別是更正錯誤批改,并進行記錄整理;最后教師對學生作出適當的評價,特別是表揚和鼓勵,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認真寫作、熱愛寫作的動機。
總之,作文教學最根本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體驗寫作成就感,從而喜歡寫作,從中提高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在這樣的作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同學的相互批改比老師的批改更關注、更在乎,作文一發下去,學生第一時間都是爭相看同學的評價,老師的批改倒顯得次要了。所以,讓作文再飛一會,以學生來肯定學生,激勵學生,在體驗成就感中對寫作產生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 羅峰
責任編輯 謝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