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萍
班級管理能引導學生有正確的發展方向,在小學生的整體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小學時期正是學生思想品德、道德價值觀的初成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導者,是存在于學生、家庭、學生之間整體的溝通橋梁,更應該完成好自身的職責任務。農村的整體教育與城市的教育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所以,對于一個班級的管理,農村小學班主任就顯得更加重要了。由于這種差異性的存在,就導致了在管理方面的問題隨之出現,因此,應該探索更加適合的管理方法,并且積極地提出相關解決方案。
由于農村的整體教育體系與城市教育體系相對有一定的落差,整體缺少管理理念,并且多數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并沒有認識到管理方式的欠缺,所以就導致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不上去,由于缺少與學生之間、家長之間的合理溝通,沒有以學生為管理的主體,致使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學習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1.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缺少正確的管理理念
在教育的整體上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而由于農村的教育體系上缺少正確的管理觀念,在班級管理上,更傾向于嚴厲的管教,并且存在硬性管理與賞罰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產生極其嚴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在學習上也會產生負面影響。由于小學生的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長期如此會導致一些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不能正常健康地發展。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做到積極的引導與規劃,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良好班風存在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地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與人生觀念。
2.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的形式過于落后與單一
在部分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條件相對較差,沒有基礎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所以就不能做到多樣化的班級管理。另外,由于家長與學校過于注重成績的高低,反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發展。而小學生在學習成績之余,最重要的應該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一味地關注成績,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在當今社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3.農村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缺乏與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
許多班主任認為教育與家長無關,一味地將教育的整體責任歸于學校與教師的身上,缺少對學生與學生原生家庭的了解,這樣并不利于班級的有效管理。另外一方面,由于部分農村家庭,孩子的父母并不在身邊,這樣就致使了溝通不及時,或是孩子比較缺少家庭的關懷。而這些都不應該成為班級管理的絆腳石,對與缺少家庭關懷的小學生,班主任更應該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通。并且做好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措施,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來促使班級管理得到更好的發展。
1.對于班級管理觀念的正確認識
班級管理工作,應該注重師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的有效聯系。合理有效班級管理應該是對學生的整體情況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充分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對有困難的學生,做好相關的幫助與關心。引導學生對學習產生主觀能動性,并且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綜合培養。為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
2.對農村班級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
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應該做到有條不紊,具有長遠的策略與規劃。在整個管理制度中,以培養學生的整體發展為出發點,并且符合當下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對所有學生公平對待,一視同仁。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注意學生的自信心樹立,給予小學生一定程度的鼓勵與關愛,以此來替代嚴厲的管教。
在農村教育的整體發展上,班級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在與城市之間存在的差異性,致使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更應該跟隨好不斷發展的時代步伐,有效地創建好班級管理體制,并且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農村小學班主任,應該更加具有一定的耐心與恒心來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與重要性。因此,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運用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全面促進小學生的整體素養,全面提升課堂學習的整體效果,促進農村教育體制的有效發展。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