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敏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育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不僅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感受能力及表現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能力。藝術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統一,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師的政治修養和音樂素養,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唱歌教學既要培養學生有唱歌的基本知識能力,更要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感染和教育學生。
在歌曲《國家》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歌曲不平凡的創作背景,在教唱歌曲《國家》時,讓學生帶著情感朗讀歌詞,理解它的含義,然后再進行范聽,讓學生感受這是新時代一首振奮人心的愛國歌曲,歌曲的思路很大氣。以其恢弘的音樂、平實的歌詞道出了國與家的深厚情感,展現了國的強大與家的祥和。《國家》以民謠風格為基調,緊扣時代的脈搏,歌曲溫婉、曲調樸實,內涵深刻。在教唱歌曲的同時,結合手語,讓學生更能體會歌曲表達的含義,歌曲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周圍的實際情況,講述改變中國,讓世界驚嘆的中國“新的四大發明”,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觀看這幾年新中國發生巨變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體會美麗中國的壯美河山,體會到廣大人民建設祖國的興奮心情,由衷地產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學生心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并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在課堂上通過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和豐富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欣賞八年級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時,先向學生介紹作品和作者,了解琵琶、簫、鼔等民族樂器,對樂曲進行賞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中的經典,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樂曲有十段小標題,一邊介紹曲意,一邊欣賞一遍,讓學生熟悉并會哼唱主題旋律,再連貫復聽一遍全曲,讓學生能感受到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全曲就像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通過對樂曲的聆聽,使學生認識、了解和喜愛民族樂器,也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和祖國的美好河山。
音樂知識教學是培養能力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情感和掌握音樂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實現音樂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在七年級的五線譜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基礎為零,在五線譜的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出現了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除了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各種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外,還在班里找幾個學得比較好的同學擔任小組長,分組,讓他們輔導學困生,幫助小組內的同學解決五線譜的各種問題。在這種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互助團結合作精神和敢于挑戰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從而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基于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年齡特征,學生特別喜歡流行音樂。但流行歌曲中有大部分的歌詞不適合學生,面對流行音樂我們要與時俱進,宜疏不宜堵。因此,在上課前放學生點播的、好聽的、歌詞內容健康的、勵志的,還有MV也是可以觀看的歌曲。在欣賞韓紅的代表作《天亮了》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聆聽這首感人肺腑、隱藏著世間最偉大的無私的父母之愛時,也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更要了解韓紅不僅是一個作曲家、歌唱家、詞作家、音樂制作人,還是一個慈善家,2012年5月9日注冊成立了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是個德藝雙馨的藝人。通過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
總之,教師就是教書育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入德育教育,是每一位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