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玲
現階段,小學生寫作中存在內容空洞、語言運用缺乏個人特點、抄襲名篇佳作、沒有體現真情實感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不足,缺失真實的生活體驗。針對這些問題,廣大教育專家及學者倡導通過開展生活化作文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生活、觀察生活,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進而從各方面豐富學生的作文內容,提高學生作文的創新性。那么,對于小學教師來說,要如何構建作文教學生活化模式呢?以下就是筆者對此的分析與論述。
生活化素材指的是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如“泉水激石”“好鳥相鳴”“蜂飛蝶舞”等自然素材;“抱甕灌園”“采菊東籬下”等人文素材;“墨子號衛星發射”“航空母艦下水”等科技素材。這些寫作素材是支撐寫作內容的重要基礎,而學生搜集生活化素材的過程,就是初步建立對生活的認識的過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例如,在S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自由寫作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有關學生實際生活的圖片,如游覽名勝古跡、參觀博物館、參加娛樂活動等,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悟,對學生講述的內容進行記錄,選擇出其中的典型向學生講解如何更好地使用語言表述,以及如何把自己的實際經歷轉變為寫作素材。
生活化情境指的是真實或者接近真實的教學情境。生活情境可以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生活化作文教學氛圍,加強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而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就是教師實現課前階段生活化的過程。例如,在S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一件有關規則的事》寫作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如下的生活情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工人在工廠上班時,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按崗位要求完成任務;游客參觀旅游景點時,排隊進入重點參觀場地;汽車在行駛時,禮讓斑馬線……生活中的規則還有哪些?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與規則有關的事嗎?”
寫作課堂上的生活化活動,指的是關于生活的寫作實踐活動。寫作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競爭式活動、討論式活動、游戲式活動等。就學生而言,學生可通過參與生活化活動,提高自身的生活認知水平,鍛煉自身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S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編寫科幻故事》寫作教學中,教師可開展競爭式的寫作實踐活動。具體操作如下:教師可采取小組競爭的形式,先任意選擇生活中的一件物品,比如說課桌,讓各個小組針對未來世界課桌的形態進行聯想、想象與討論,合作繪制未來世界課桌的概念圖;再要求小組內各成員圍繞所畫課桌概念圖創造科幻故事;接著讓各小組派代表輪流對故事進行講述,并展示課桌概念圖;最后全班共同評選出“最科幻故事”“最優秀課桌概念圖”。
筆者認為,寫作教學中的生活化評價,就是使用接近生活的語言對學生所描寫的生活進行評價。生活化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學生聯評以及教師評價等。與傳統寫作評價相比,生活化評價更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表現出作文評價的啟發性與激勵性。以學生互評為例,教師可采取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他人對自己生活作文的評語發現自身寫作中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學會多角度看待生活,并在互相評價中共同成長。
所謂生活化作業,就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作業。布置生活化作業,有利于拓展、延伸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空間、時間,也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生活信息的整合能力,從而促進寫作教學生活化。值得注意的是,寫作作業的形式必須具有多樣性,而不單是周記或者作文。以S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介紹自己喜歡的風味食品》寫作教學結束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制作特色美食介紹報告的作業,讓學生在報告中以簡明扼要的語言說明食品的特點、食品的歷史淵源以及食品的制作過程。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應當通過引導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作文教學情境,開展關于生活的課堂寫作實踐活動,對學生習作進行生活化評價,布置關于學生實際生活的寫作作業,將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生活化,使作文教學充分地表現出真實的生活。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