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桂
摘 ?要:該文以海口經濟學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模塊化設置為關鍵突破點,重新構建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突出課程內容的模塊化,以全面塑造旅游管理職業能力體系為特色,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探索旅游教育內在規律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以進一步適應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的急切需求。
關鍵詞:模塊化 ?課程建設 ?旅游管理 ?海口經濟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b)-0093-02
1 ?模塊化教學概念與意義
課程模塊化是基于充分考慮課程的編排與實施的科學化需要,在課程的教學和管理能力分析基礎上,將教學課時進行合理安排,按照課程的知識點和相關技能要求,組織成課程若干模塊。模塊化課程體系基于職業或崗位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為出發點,以課程模塊為基本單元,編排科學的模塊化課程組織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并基于課程標準的模塊化制度,使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得到有效保證。
目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教育模式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仍然沿用傳統的學科導向、課程主導方式,一定程度上形成輸入導向型的應試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學生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的欠缺。因此,課程體系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主線。旅游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旅游管理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否完善,模塊化課程體系整合旅游教育鏈中的各個環節,決定著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規格和質量,以及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突破點。
2 ? 旅游管理專業特點
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理論體系較完整、學生全方位發展的特點。一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涵蓋旅行社、酒店、景區、旅游管理部門及其他幾個就業方向,專業本身實踐性強,要具有極強的服務意識和具備一定的實操經驗。二是旅游管理專業設置時間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理論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論體系中,偏向于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造成實操性強的旅游管理專業的瓶頸。三是專業要求學生全方位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服務行業,不管是酒店管理還是旅行社經營都需要有很廣泛的知識面,該專業要求學生全方位發展。
3 ? 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塊化構建的基本原則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模塊化構建應從知識、能力、素質等各方面協調發展為目標,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高度重視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理念,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的準則。應用型人才培養應貫徹基礎的知識面寬、技術素質較好、實踐應用能力強、充滿創新創業精神。以就業為龍頭,建立一套系統性、整體性、標準化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各相關要素進行有效的重新組合、定位,有利于實現學生就業的總體目標。
(2)拓寬應用專業知識面,增強崗位適應性,以便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的原則。當前知識的新技術日新月異,人才培養模式要與社會經濟文化的變化發展相適應,課程構建的總體思路遵循專業口徑的拓寬、理論基礎的夯實、課內外學時的減少、課程體系的優化性、實踐教學的加強、更好的創新教育等基本原則,設計人才培養新體系,形成以理論教學為基本、實踐訓練為補充、第二課堂為輔助的總體框架。全面推進優化共性培養與個性發展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訓練相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促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
(3)因材施教,堅持個性化和標準化教育方式相融合原則。人才培養既要遵循標準化原則,同時也要兼顧個性化發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能發揮學生的天賦專長。設置公共選修和專業選修課程,通過使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得到發展,更有利于構建學生個性化的知識體系。
(4)突出技能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的原則。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的關鍵是強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設計、頂崗實訓、畢業設計、專業知識競賽等實踐性教學活動,強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系統性、實踐性,引導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參與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意識、創新意識、協作意識得到全面培養。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意志力等情商素養,提升人才培養綜合素質。
根據以上原則,我們根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工程實踐以及專業知識等,設置六大模塊課程體系,其中的每一個模塊又進行了許多不同課程的細分。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與能力素質體系的具體內容如下(見表1)。
在選取和編寫旅游管理專業的教材上,突出了高等院校教學的實訓和案例分析,并合理搭建和適當補充了相關知識,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有針對性地設計各科目的理論知識和實訓手段,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建議
(1)課程體系模塊化。專業課程模塊化,可以拓寬學生專業知識面,提高技術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旅游管理專業在運用模塊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 模塊的劃分、模塊教學評估量化細分、教師教學與學生互動。課程設置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突出實踐課程的比例,理論課程要精練,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課程教學相互融合。
(2)實訓教育體系化。針對許多院校傳統的“在校學習兩年,出去實習一年”實訓做法,導致學生實訓管理粗放化,效果不盡人意。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應該實現實訓環節的靈活化、實用化,將實訓環節細分為課程見習、階段崗位實習、旅游旺季實訓、畢業頂崗綜合實習4個環節。并根據不同課程和進度安排,分階段逐一實施。實訓教育體系化與實訓基地的建設進度緊密相關,學校不具備建設實訓基地的經濟實力的情況下,可以實行校企合作,利用企業實訓平臺,完成實訓教育的體系化。
(3)學生培養質量評估方式多樣化。通過多樣化的評估方式全面反映模塊化課程設置的教學質量,評估采取考試、考察、平時成績評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理論課程、實踐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進行評估,從而全面地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課程實踐評估與理論課程考試成績相結合、實踐課程評估采取工作態度與實踐操作評定相結合等方式。
(4)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和高素質教學團隊。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教師熟練掌握教學規律,知曉學生學習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而企業技術專家擁有行業背景,掌握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流程,將這兩類互補性的主體組成新的教學團隊,共同承擔教學任務、教材建設與課程開發,保證了工學結合一體化的實現。引進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整合到教學與課程項目開發過程中,組建與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打造高素質課程教學團隊。
(5)實訓基地建設與校企合作模式創新。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實訓基地是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通過定向招生、訂單培養,以企業名義聯合企業參與進行自主招生,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實施教學計劃。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能夠提供與企業真實環境高度相似的實訓環境,學生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在校期間就能實現,使學生轉變為員工身份的過程得以提前,能夠為企業提供直接能勝任崗位的準員工,以便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
5 ?彈性教學目標培養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與企業合作,組織學生進行強化培訓,積極參與企業和社會的各項崗位工作,深度推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學費資助、協議就業。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研究,制定工學結合教學方案,學費由合作企業進行資助,教學工作由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并在安排學生就業時尊重學生意愿。
雙向選擇、三方協議。學校根據所制定的實習基地標準,選擇符合要求的實訓企業。學校組織企業與學生按照自愿“雙向選擇”的原則,簽訂包含項目教學和實習課程內容的“三方協議”。
校企協作、聯合培養。基于實習崗位數量少、地點分散的現實問題,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現實需要,積極建立實習院校與合作實訓企業長期的良性互動機制。
6 ?結語
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以模塊化為著眼點,對教學結構進行了重新組織,使課程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使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用人單位需求達成一致。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質量取決于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完善程度。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通過課程體系的全面化,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才能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學校只有使教學內容和策略緊跟市場的變化,滿足學生的需求,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為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和機會,才能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起來,發揮知識的作用,促進學生高水平的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嘉丹.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研究[J].企業導報,2015(12):113,129.
[2] 張躍西.論職業教育與課程項目化[N].光明日報,2007-12-10.
[3] 俞寧生.職業教育項目化課程開發研究[J].職教通訊,2005(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