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旭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密切相關,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對策要考慮到:借助歷史教育傳遞文化自信;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自信教育內容;課堂教學角色轉換形成自信教育,促進歷史課堂教學中自信教育體系的形成。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的關系,提出了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對策,保證初中生從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更深入地學習歷史知識,同時生成民族文化自信心、歷史學習自信心、育德勵志自信心。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信教育;關系;對策
讀史可以使人明智,讀史可以鑒今,讀歷史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實現自信教育。本文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的關系,提出了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對策,保證初中生從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更深入地學習歷史知識,同時生成民族文化自信心、歷史學習自信心、育德勵志自信心。
一、初中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的關系
初中歷史教材展現了中國傳統思想之中的精髓,借鑒歷史事件引導初中生形成愛國思想、學會以史鑒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些教學內容與目標均與自信教育密切相關。首先,歷史教學內容與自信教育息息相關。歷史教學的內容有很多勵志的經歷,借助這些歷史內容可以進行正確的理想教育,形成學習自信教學。其次,歷史教學目標與自信教育目標相關。歷史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自信教育也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優秀品質。另外,初中歷史教學彰顯的傳統文化精髓與自信教育之中的“文化自信”教育密切相關,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文化思想的國際影響力,讓學生形成個人文化自信,繼而形成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對策
1.借助歷史教育傳遞文化自信
歷史教學中要借助歷史事實來傳遞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與思想。例如:教學《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代表人物、口號以及前期后期的主要內容。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新文化運動對我國的歷史影響有深刻的理解,進而對中國在國難當頭時期表現出來的優秀民族思想感到敬佩,繼而產生文化自信。又如:初中歷史中有很多我國古代優秀文化內容的知識,這些知識呈現出多樣性、文化趨同性,初中生會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優秀文化思想,內心也會爭取為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貢獻。
2.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自信教育內容
歷史教學中有很多自信教育的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首先,要從歷史教材之中的事件中挖掘自信內容。例如:在教學“隋朝的滅亡”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隋末農民起義和隋朝滅亡的基本史實。然后指導同學詳細分析隋煬帝的暴政和隋朝的滅亡,運用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觀點分析歷史問題,在明理、睿智的表現下提升自信心。其次,要從歷史教材之中的人物特征中挖掘自信內容。例如:教學“西安事變”內容時,指出張學良和楊虎城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毅然發動西安事變,順應抗日形勢的發展,這種正確的民族觀念和愛國情感給予了兩位愛國將領絕對的自信心。另外,要對相關歷史內容進行引申教學,形成自信心的啟發滲透教學。很多歷史教學內容并沒有直接的自信教育的內容,但是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與延伸,形成自信教育的啟發。
3.課堂教學角色轉換形成自信教育
初中歷史課堂上要轉換教學角色,讓學生有分析歷史的時間,形成理性思維的能力,并有展現這種能力的機會,進而形成自信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能力。首先,要進行師生角色的轉換。歷史是一門文科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傳統教學方法下,學好歷史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背多看,教師的講課內容和方法更像是在幫學生劃出考試的重點。其實,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知識體系的整理,然后在課堂上模擬教師的角色,將自己整理的資料與線索展示出來,并適當發表自己對歷史問題的看法。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維護,實現了自信教育目標。其次,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以及平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歷史人物對話,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困惑和另類的想法。例如:模擬各國、各省、市或經濟代表團領導人參與和討論國際事務及經濟合作的基礎。探討“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的問題,學生各抒己見,能夠從我國水資源的歷史解決路徑出發,展現自己的觀點,復習歷史的同時學會展現自己的觀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與自信教育密切相關,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的自信教育對策要考慮到:借助歷史教育傳遞文化自信;挖掘歷史教材中的自信教育內容;課堂教學角色轉換形成自信教育,促進歷史課堂教學中自信教育體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田青超.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好課標準[J].學周刊,2018(30).
[2]孫海龍.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的擷取與應用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
[3]張武波.如何促進歷史課堂教學的生成[J].教育革新,2016(4).
[4]宋鳳琴.和諧理念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設計與組織[J].教育革新,2007(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