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謙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素質教育已經逐漸替代了傳統教學模式,并成為目前教育的發展方向。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多地關注運動鍛煉,從而忽視了學生身心方面的發展。但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體育教學思路和方式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其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德、智、體、美教育,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及創新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教學思路
目前,我國新課改的快速發展,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體育運動可以鍛煉人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在我國,體育是一門必須學習的課程,近年來,高中體育成績一直和最終的高考成績掛鉤,這也充分體現了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隨著教育的不斷創新,高中體育教學也需要不斷創新,進而使整體的體育教學水平提到提高。以下就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創新策略進行探討。
一、創新教學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部門對高中教育的不斷研究,其制定了一些促進教育改革的方針政策。教育政策的落實對高中階段的整體教學有明顯的影響。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進而為體育教學思路的建立提供了方便。高中體育教學不僅是體育項目的實施,還要了解體育項目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體育活動,對體育項目進行詳細的講解,進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高中體育教師要融入道德教育,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在體育競技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比賽不能只關注輸贏,要加強個人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健康成長。體育教學思路的創新需要與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以健康安全為主,不可以盲目地進行創新。
二、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基本要領之后,可以讓學生獨自進行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上籃球課的時候,高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投籃技能,這一技能分為跳躍和投籃兩個部分。由此可以展開游戲,投籃姿勢正確且成功的學生可以加上一分,達到兩分就可以晉級,接著晉級的學生可以進入下一個比賽環節,達到五分的就是精英。最終在精英的活動中,學生通過激烈的競爭,會有一個分數最高的學生活動,教師通過表揚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通過游戲法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活躍的教學環境。比如,在女生長跑八百米時,教師在對其進行指導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奔跑》音樂,這樣可以給學生增加動力,提高學生的熱情。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對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進行培養。只有在體育教學中活躍課堂氛圍,才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例如,班級內的一些男學生比較喜歡打籃球或是踢足球,這時教師可以將他們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比賽,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從學生中選出裁判或是記分員;再比如,女學生比較喜歡健美操,老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點,把女生分為啦啦隊,自己編排啦啦隊的舞蹈動作等。其實,這些體育活動不能太局限于形式,要盡可能地結合實際環境,讓學生通過實踐進行參與,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
四、尊重學生,全面評價學生
由于高中體育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創造性,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教師是發展學生身體,促進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教學素養,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及自尊心。體育運動可以促進學生獲得成功,但是也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或是消極情緒。這要求教師要利用學生自尊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全面評價學生,同時要及時地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體育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真實感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制定與學生個性特點相符的教學內容,從而使課堂具有輕松的氛圍。
五、結束語
總的來講,對高中體育教學進行創新,可以有效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對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以往的教學方式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高中體育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麗會.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思路與方法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6(35):107.
[2]楊建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新淺談[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45.
[3]胡全勝.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視角下的高中體育課程開展策略探究[J].才智,2015(3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