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礎耀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基礎運算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教師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基于此,提出了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創新教育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等方面措施,在新課改條件下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挑戰隨之增加。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研究空間、數量以及結構等內容,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探索性。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材料的有關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從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第一,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復習、學習的循環模式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數學公式,加深記憶,形成一種固定的學習模式,但是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導致小學生雖然熟記知識,卻不會將其運用到題目中去,無法有效地進行解題。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呆板枯燥,教學效率低下,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忽略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導致其學習方式呈現被動性、封閉性強等特點,影響其擴散思維的發展。
(二)課堂缺乏趣味性
第一,教學缺乏激情。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對待學生缺少關愛和呵護,部分教師只注重是否完成教學任務,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并沒有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部分數學教師過于嚴肅,希望通過自己的威嚴震懾學生,導致師生關系惡化。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導致課堂氛圍枯燥無趣,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第一,教師的負擔較重。傳統的應試教育傾向于強化訓練、題海戰術,增加教師的教學負擔,并且一些學校把學生考分、升學率同教師的獎金掛鉤,導致教師隊伍中競爭加劇,加重教師的心理壓力。第二,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陳舊。在新課改的大趨勢下,即使是正在積極推行創新教學模式的理念,但是由于個人能力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不同,導致教師對課改的認識與接受程度存在差異,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轉變遲緩,影響教學效率。第三,部分教師沒有把校本教研、教學評估、班級管理工作看作是一種事業來苦心經營,而是把教學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甚至少部分教師工作中還時而鉆學校管理的漏洞,導致教學質量不高。
(四)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
第一,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以及家長將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和技能與學生對知識的熟練程度,大多采取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手段,把學習局限在課本范圍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阻礙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的教學目標圍繞各種考試進行,成績是評價學生知識水平的唯一方法,教師忙于知識灌輸和強化技能訓練,局限著教師知識結構擴展和各種素質的提高,使其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第三,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應試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廣泛采用過度學習,強化訓練的做法,造成學生作業量過大,過度占用其休息時間,影響青少年學生身體的健康發育。
二、在新課改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措施
(一)創新教學形式
第一,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學主體的改變,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課堂活躍度。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度單位的換算”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其測量課桌的高度,然后討論“如何將厘米換算成分米”,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幫助學生擴散思維。第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并且與其他科目相比較,較為枯燥無味,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將其思維與能力相結合,幫助學生參與實踐,激發其學習興趣。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一把剪刀,通過剪紙、拼接等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第三,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并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設置難度適宜的問題,引導學生發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生活中的數學”為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應用哪些與數學有關的測量單位,可以設立“食堂飯卡中的數學”“商品打折銷售”等方面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加普遍。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容易受他人影響,多媒體教學方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特征,可以迅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課堂中的實效性,重視課堂教學設計,注意避免盲目地大量使用多媒體。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軸對稱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在屏幕上展示軸對稱圖形的建筑、圖形、鮮花等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欲望。另外,學校應該幫助教師實現資源共享,加快校園網絡建設的工作,讓教師通過網絡學習新教法、新教學手段,取長補短,不斷進步。同時嘗試讓優秀教師不定期下鄉進行“走教”,幫助薄弱學校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推動區域教育高水平、高質量的均衡發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第一,教師需要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識,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以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正方體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實現幫助學生回憶正方形的相關知識,并與正方體相聯系,幫助學生了解空間觀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二,探尋學生的內在潛能。數學課堂的教學關鍵是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一般教科書中會給出關于新知識的例題,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例題所代表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從而舉一反三,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第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學會思考、創造,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需要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其思維能力,使每個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或者感興趣的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受到與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設計啟發性較強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需要教師做到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研究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最佳落腳點,進而巧設教學情境,引入新知識。第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性為主,為了幫助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掌握其中的規律,教師需要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境。第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當學習每一個新的知識時,教師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統計與概率”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統計班級內同學身高數據,然后進行整理,將數據記錄在統計表中,從而使學生了解如何制作統計圖。幫助學生能積極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解決問題的意識,從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信心[2]。
(五)提高教師水平
第一,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網絡、閱讀書籍等方式,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并且認真研究教材,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合適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第二,學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定期開展講座、比賽等活動,提高教師能力水平,并且制訂獎懲制度,對于創新能力強的教師給予獎勵與表彰,對不負責任、工作積極性較低的教師給予批評。第三,加強學校之間的聯系,建立溝通平臺,便于教師之間相互交流,借鑒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水平。例如,為切實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羅定市近幾年每年都舉行小學“快樂·高效”課堂教學大賽,來自全市各鎮的教研員、部分教師近200多人參加。教師精巧的教學設計,良好的課堂互動,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經歷學習數學實踐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從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大賽的課例贏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力求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保證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素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遠強.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N].發展導報,2019-02-26(020).
[2]王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芻議[J].內蒙古教育,2019(2):56-5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