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黎
摘 要:新課程改革在我國不斷推進,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知識含量較大,且涉獵內容十分廣泛,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將多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從歷史核心素質特點出發,討論建立合作目標、分層化組員結構、聯系時期模型、突出主體位置等環節內容對提高核心素質的作用,推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人類發展進程源遠流長,學好歷史有利于完善自身知識結構,開拓人文素質的視野,高中階段的學生在社會實踐認知上比較匱乏,因此需要以歷史課程的文化培養加以輔助。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科學調動課堂參與感,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獨立思考能力,從而達到培養核心素質的根本目的。
一、歷史核心素質特點
核心素質教育貫穿了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實現良好的素質教育能夠對其實際生活、人際交往、社會工作起到重要幫助。從定義來說,綜合素質也是對知識技能與道德觀念的集中體現。新時期背景下,歷史教學需要具備良好的全面發展意識,重視對學生綜合品質的培養,通過歷史發生種種事件,探究時代制度給人類思想帶來的影響,為學生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品格、能力與 知識基礎。
二、小組合作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一)建立合作目標
小組合作模式雖然對高中歷史知識教學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但是其內容選擇、目標設置都需要教師的縝密分析,從簡易程度、問題價值等方面多加思考,從而不斷提升課堂學習的參與感與趣味性。專家表明,在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生自我思考潛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從影音資料、影視作品節選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片段,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從高中階段樹立良好的愛國情懷與歷史責任心。
(二)分層化組員結構
高中生在學習歷史時會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其來自家庭教育環境、個人興趣愛好、自我研讀水平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因此在執行小組合作模式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在其中加入對分層化的思考。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一課時,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3~5人小組,結合其人數分配討論內容,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任務,然后在總結的時候按照任務執行效率逐一討論,這樣不僅知識節點能夠被牢牢記住,同時還能在口口相傳中,感受林則徐等人優秀的民族氣節與愛國主義精神,實現對現代高中生的核心素質教育。
(三)聯系時期模型
高中階段歷史知識內容廣泛,從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到大眾媒體變遷都有涉獵,如果每堂課都采用教材知識點講授的方法則很容易造成其混淆問題。例如很多學生在學習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中的辛亥革命、太平天國運動等內容時,常會出現時間線記不住等情況,所以在處理此類歷史練習題時會出現一些紕漏與錯誤。為改善這種情況,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模式來構建歷史節點的模型,時間是聯系歷史內容的關鍵點,同時也是教師開展工作的切入點,想要實現核心素質教育,就必然要找到“核心”所處的位置,分析事物變化規律,然后將其放置在特定時間范圍內進行解析。例如:在進行近代侵略史講解時,可以利用PPT建立數軸模型,然后依次標明1839虎門銷煙—1840鴉片戰爭—三里元人民抗英—林則徐(地主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等故事發生的時間與地點,隨著中國被侵略范圍的加大而逐漸上升,最頂端的內容就是1900年《辛丑條約》的內容,這樣學生可以通過數軸模型結構來記住兩個頂端標志事件,然后隨著時間線逐漸加深印象,最終認識到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提高了各節點知識的銜接性[1]。
(四)突出主體位置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位置上,所以知識講授與傳播也是傾向于“一邊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比較被動的狀態。新時期背景下我國課程改革明細中提出,想要實現素質教育就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明確教師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身份,不斷推進課程的發展。小組合作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次提問的方式給學生創設出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自主思考環境,例如:在講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設問“第一次革命”與“第二次革命”之間的科學技術存在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小組討論時每個成員的觀點與思想能夠實現相互傳達,同時還能通過“遞進”的方式,在無形中實現溫故知新,在自我思考過程中,學會研讀歷史教材,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利用唯物史觀去看待工業革命相關問題的發生,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實證水平與分析能力,這種設問方式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例如:在學習蘇格拉底部分知識時;也可以通過人物設問的方式引出對當時雅典制度的思考,例如:雅典制度中的那些特點加速了蘇格拉底的死亡、到底是誰殺害了蘇格拉底等,讓更多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位置[2]。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模式作為當前新型教學手段,在全國范圍內的多所高中都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良好反饋,但由于部分教師形式主義嚴重,不能很好地掌握目標計劃的設置理念,所以在教學上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論述了多個環節的科學設計方式,致力于提高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效率,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溫杰.高中歷史教學中對話教學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46.
[2]陳祥龍.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7):222-224.
編輯 魯翠紅